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建设为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弄口旅游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如何进行特色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文章主要从海洋旅游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海洋旅游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跨海大桥将全线贯通,舟山将进入史无前例的大桥经济时代。舟山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海岛旅游城市,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来观光游玩。近几年,海洋旅游业发展亮点频闪,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一个大旅游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大桥经济时代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字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响海洋旅游品牌,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今面临的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经济日趋发展为背景,认为作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开设海洋文化相关课程以适合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并提出了海洋性、岗位性、科学性、合理性等课程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近20年来,我国也不断加强对旅游业的扶持,使我国旅游业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持续提升。在2000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更是提出了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旅游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人才的支撑,我校的旅游及宾馆管理专业正是凭借这一良好的机遇创立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专业创立于1993年,创立之初,以中式烹饪为主要发展方向,多年来我专业不断根据旅游业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适  相似文献   

5.
舟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价值较高,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珍贵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大量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借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博物馆、生态街区、主题公园、实景演绎和旅游节庆等五种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并明确了其保护性旅游开发实施的途径。本研究为深入挖掘与合理开发利用舟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导游队伍也不断得到增长。导游人员为促进旅游业向经济产业转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本世纪里,我国导游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目前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构想中,舟山被视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核心。21世纪人类注定将开启海洋竞争的时代,舟山依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条件,借助积极的政策支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必然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根据舟山海洋旅游发展的现状,着力探析舟山海洋旅游精品建设,提出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朱家尖沙雕文化旅游精品、海鲜美食文化旅游精品、海钓旅游精品等四大海洋旅游精品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海洋旅游产业是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章以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为背景。探讨区域化、特色化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提出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和资源优势,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产学合作,实现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海南旅游业因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规划步入新的成长时期,这对海南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时期,独立学院的旅游专业也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探讨分析如何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树立起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对提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海南和全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地理学应合理构建旅游地理学课程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与重点;根据时代特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步入品牌时代,依品牌传播与品牌竞争、靠品牌制胜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世博会素有"经济、文化、科技奥林匹克"之称,世博旅游作为世博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广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博旅游文化的成功推广进行探讨,并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值法的池州市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与朝阳产业。近年来,池州市旅游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池州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首位产业。文章选取了2002-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池州市旅游业的13个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并结合地理学的思维视角,对14年间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出结论 :1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呈现向好态势;2池州市旅游业受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明显;32006年后,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显著提升。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的结论以及池州市实际旅游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TDI的快速发展;2发展多样化旅游业,提升旅游业应对能力与承载能力;3注重旅游内部要素提升,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 ,会给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危害。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通过协作、合作等形式构建旅游协作体系 ,将对我国旅游业的深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旅游类的相关专业。但在课程的设置上,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倾向,导致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缺失,非常不利于学生将来职业的全面发展。高职旅游院校开设《旅游文学》课的情况各有不同,有必要对此课程的建设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与海洋民俗体育相结合,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这是海岛旅游发展的现实路径之一.舟山,因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内涵式发展的各种优势.据此,舟山发展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的有效对策是充分提炼和强化各内涵要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旅游不仅是一种活动的表现形式,更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领域。云南应从专业目标和专业设置等环节上加快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使云南体育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冰雪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冰雪旅游竞争力。采用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开发状况及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进而,就黑龙江省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其在未来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进行数字变革,促进虚拟旅游;建设旅游业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的冰雪旅游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已经逐渐打开,每年的国外游客量一直在递增,为了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培养高能力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时间较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学生普遍英语沟通能力偏低,降低了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更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发展快速,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加快海洋旅游的发展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热点。从海洋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选取经济、环境资源、社会以及管理等影响海洋旅游发展的因子,通过vensim软件构建海洋旅游发展系统动力模型,并对舟山2013-2020年海洋旅游的动态发展趋势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海洋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各要素交叉联系、相互作用,在仿真模拟期间各子系统始终保持相对协调的发展格局,但也存在较为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旅游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和从数量向效益型发展的阶段,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多样化专门型人才、本土化人才。但是内蒙古旅游经济与高等旅游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着旅游人力资源供给与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失衡、行业的专业化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对接、行业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求与学校培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之间矛盾重重、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与培养旅游适销人才目标脱节等问题。应该诸如采取专业细分应对行业专业化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应对行业的实践经验要求、以旅游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立足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培养本土化人才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