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愈扎实、科学文化知识愈广博、专业知识愈深厚、技术知识愈精湛,其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的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因而,他们应在广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精通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具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逐渐形成一种"π"型知识结构,使自己思维活跃,知识互补,提升操作技能,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育",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培养人.所以说,教育既包含知识层面的"教",还包含做人方面的"育".在育人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耐心、诚心.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在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性人才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危机,那就是各级各类学生的德育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1958年匈牙利裔英国科学家波兰尼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  相似文献   

5.
顾大花 《小学生》2013,(7):53-53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纯粹的"教书"。只有把语文教学融人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知识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一、用生活来教学,把语文知识生活化1.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  相似文献   

6.
电大教育用"器"的技术、"器"知识为人们装备上最具生产力的功能,但我们不能将技术的发达作为电大品质和文化进步的标志,电大也无法仅仅依赖技术的昌盛来实现精神的繁荣.只有人文之"道"才能提升电大品质,只有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电大文化才是电大远程教育愈行愈远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是一种现实针对性较强的文体,所选论题针对性愈强,适应群体愈广泛,愈有前瞻性,便愈有对其深入论证的价值,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也便愈高。有了好的选题,更要有好的论证,而论证的过程,说到底便是思维突破的过程。一篇好的议论文应注重内外兼修,求思之深无不在。笔者以"论枪手"这一选题为例,拟从  相似文献   

8.
品花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也愈细致,反应就愈清晰,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效果最佳。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0.
王宵楼 《中国教师》2009,(Z1):330-331
<正>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导入课的作用可以用"人境"和"亲切"来概括。一上课,教师就要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知识情境中去,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亲切、有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  相似文献   

11.
金颖 《吉林教育》2008,(12):57-58
在传统的中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大多采取把知识再现一遍的所谓"再现法"教学。这种"再现法"复习模式仅仅单纯地、机械地重复所学的知识,既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又容易使人厌倦、疲劳。老师用讲述法将一单元或一章知识"再现"给学生,学生仅被动的听是一种较弱的刺激,不能达到复习的  相似文献   

12.
《福乐智慧》是十一世纪我国西域喀拉汗朝巴拉萨衮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优素甫用回鹘文写成的一部理性思考的哲理长诗。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尤其是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如人通过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和智慧",有了"知识和智慧"才能达到"道德品质高尚"的境界,而"道德品质高尚"的境界是每个人"应有的德性",通过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及改变社会等,是一部以"人的生活哲学"或"人的教育学说"为主题的作品,堪称维吾尔族教育史上百科全书式的经典道德教育著作。  相似文献   

13.
做有德之人     
李天宜 《高中生》2010,(31):5-5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着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而把它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也是人"这句话是从"领导也是人""移植"而来,言说者的初衷主要是希望人们用平常心、客观视角来看待和评价教师这个群体,不要总是用超高的标准和要求,用变异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评判教师这一群体。假如是从生活要求、工作状态和常人情感的角度来看,从打破教师职业神秘感和"师道尊严"威势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药》里有一条"灰白的路",它"愈走愈分明",是"一条大道","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庾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这一条路,对小说里的华老栓和革命者夏瑜来说,是一条幸福的但又是一条没有归宿的路。  相似文献   

17.
推理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理教学法具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愈学愈活,愈用愈广等优点,本文仅就中学化学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作推理教学的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望广大化学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18.
徐娟 《贵州教育》2013,(14):47-48
早在唐朝时,韩愈便在《师说》中对老师的涵义做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样一个界定。现在,在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校升旗仪式上,一名高三学生对韩愈《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作了如下解读:新时代意义的"传道",应理解为教会学生做真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等;所谓"授业",即要教会学生创新;而"解惑"则是营造一个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总而言之,新时代意义的教师,就是要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人,用丰富的知识武装人,用综合的能力塑造人,并永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美。这篇发言顷刻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校迅速将发言印发给全体教师,并展开讨论,从一个全  相似文献   

19.
一、静态数学观下体验学习的工具理性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把变幻莫测的自然和世界归结为万变不离其宗的"绝对真理"和"先在本质"[1],基于这种封闭的理性主义知识观的假设,人作为知识的"旁观者"一代代传承着先人的智慧。在旁观者知识观的框架中,知识是既定的,学习者和知识是疏离的,学习者常常以敬畏的姿态虔诚地接受先人的恩赐。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知识是既定的概念、法则、原理等的集合,  相似文献   

20.
正一、概念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了解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以转化为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径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二、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主要类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程序性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程序性知识,才能针对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