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镇位丁浙江北部,古名乌墩。明清时繁华不下于中等的县城。改革开放以来,古镇焕发了青春,,江南f~’镇的特有jxl~ftJ J,进一步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似——若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故居就在镇中.。历史文化名镇——乌镇@钱洪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视野     
语文大视野A子夜在矛盾故居语文大视野YUENDASHIYE杜甫曾在成都草堂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朽诗篇,今日,人们去草堂,又有何感想呢?请看C新春的一个夜晚,我站在桐乡乌镇茅盾的故居前,直至子夜时分。子夜是黎明和黑夜交替的时间,茅盾用子夜作为他...  相似文献   

3.
秋游乌镇     
"一夜流水到天明,乌镇人家尽枕河。"伴着悠扬的船歌,我来到了这片世外桃源。小桥流水,悠悠船歌。这正是大作家茅盾笔下纯朴独特的水乡——桐乡乌镇。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三月下旬,春雨霏霏,我与湖州市几个对茅盾研究有兴趣的同志结伴去桐乡乌镇参观茅盾故居,并进行调查、访问。我们去看了茅盾外公陈世泽(我如)的屋址。虽然陈家老屋已经不存一点痕迹,为一片桑林所代替,但是由于确定陈家的住址是在枫桥(通安桥,水营桥)南边,而枫桥在乌镇不在青镇,因而肯定了“茅盾母家是湖州人”的  相似文献   

5.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  相似文献   

6.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不同的是,这里有着古老的河,流淌着  相似文献   

7.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8.
茅盾于一八九六年七月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乌镇在解放前分为乌镇、青镇两个镇,以一条南北流向的车溪为界,东为青镇,西为乌镇,分别隶属于桐乡县和吴兴县.茅盾家是在青镇.茅盾家从曾祖以来并不务农,也没有田产.到了茅盾的祖父沈恩培,在青镇熙和坊(旧名)南端闹市区,开了一爿“泰兴昌”纸店.熙和坊是当时青镇最主要的一条街,南起应家桥(旧名常丰桥),北到油车汇.其中从应家桥到北花桥(又名兴德桥)又是最热闹、最繁  相似文献   

9.
乌镇行吟     
那是烟花三月的时节,我和家人踏着雨露来到了江南。惜别了如诗如画的西子湖,我们驱车前往江南水乡乌镇。车行至桐乡,滂沱大雨不期而至,不便在杭白菊产地过多停留,只能在车上做着下一个目的地——乌镇的美梦。对于旅行社选择了乌  相似文献   

10.
迷人的乌镇     
早就听说过乌镇,很美的地方。《似水年华》中的"我知道你会来",仿佛成了乌镇的召唤,召唤着人们来到淳朴、宁静的水乡。如今,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了。我跟着导游来到乌镇东栅风景区,空气都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气息。因为之前去过丽江的大研古城,所以对这种江南古镇多少了解一些。但是,我发现这里和大研古城不大一样,丽江古城到处是卖东西的小店,  相似文献   

11.
回到乌镇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茅盾在《故乡杂记》里写道。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他口中所谓“江南”,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是文化上的“杏花春雨”,是记忆里的“温柔富贵乡”。  相似文献   

12.
桐乡县乌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同志的故乡,那里有他出生和度过童年生活的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经中央批准,正在修复之中。 茅盾故居座落在这个江南水乡古镇的中心,门前是观前街。街中  相似文献   

13.
茅盾生活过的乌镇,和别的许多江南小镇是有区别的,乌镇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踪迹。乌镇有昭明太子读书的石坊。昭明太子曾跟随老师沈约扫墓到乌镇,为了不荒废学业,就在乌镇建起了昭明书馆,既久,书馆倒塌,后人便在书馆旧址处建石坊以纪念。南宋诗人陈与义,与当地文人交好,曾留下“三友亭”;明代洛阳人茅坤,有《唐宋八大家文抄》的面世;清朝翰林出身的严辰,以为为学必先立志,于是有了立志书院,茅盾童年,就曾在那里读过书;又如拥有“知不足”藏书斋的鲍廷博、理学家张杨园、报人严独鹤等。千百年的文脉,绵绵不绝于乌镇的天空。文才星河般灿烂,在…  相似文献   

14.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梦回水乡     
唐雅钰 《红领巾》2014,(9):46-46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是看似不起眼的也不知最初那个高傲的我是何时被这烟雨蒙蒙的小镇迷住的,总之,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无尽的缠绵和思念。乌镇是个传奇。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江南风光远不止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同样的宽门窄巷,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撑船老翁,这一切在乌镇是那么古朴、朦胧、精致。  相似文献   

16.
乌镇的诱惑     
再回首 ,乌镇已在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 ,进而又逐渐地隐没。乌镇之行在我的旅途中匆匆而过。我在那个充满诱惑的土地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了 ,我还来不及走过她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 ,为什么她的影子却在我的眼前频频地闪过 ?桨声乃 ,小桥流水 ,“桥如虹 ,波浩渺” ,轻风拂面而过 ,吹皱了水波 ,颤巍巍 ,清爽爽。置身于其间 ,俯视这柔弱明净的小河 ,如何把这沉淀了数百年风尘的水乡古镇 ,洗得犹如一杯淡而绿的清茶 ?水中的乌镇 ,多像一个隐隐绰绰、看不真切的梦。循着乡土的气息 ,沿着小巷穿行 ,一路迎着水乡人纯朴而又友善的笑容。天空洒落了星星…  相似文献   

17.
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小镇——乌镇。在风云激荡的清朝末年,这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茅盾的父亲虽是个秀才,但他受新思潮的影响,喜爱自然科学,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学“西艺”。茅盾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在家塾读书时,就受到“新学”的熏陶。他最初读的启蒙课本,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茅盾的母亲古文基础很好,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也爱读小说,这些都给幼年的茅盾以良好的影响。茅盾小时候所学的一些古文和历史、地理知识,便都是他母亲教给他的。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七岁那年,进了乌镇新创办的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学校分两班,茅盾被分在甲班。甲班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介绍 水乡古镇——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水乡古镇上度过的。近几年,桐乡市人民政府开发本土化旅游资源,乌镇以其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的水乡情调,引来了国内外游客,成了江、浙、沪一带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点。  相似文献   

19.
东栅的民俗馆很多,可以按门票上的介绍慢慢寻找。有收藏民间各式精美木床的江南百床馆;有雕刻渔樵耕读、梅兰竹菊、龙凤呈祥的木雕馆;有旧时人家去典当东西的当铺;还有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故居对面就是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20.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廿五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字伯蕃)是一位秀才,在乌镇行医,喜欢自然科学,酷爱数学,思想开明,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独生女儿,爱好文学,颇有远见,且性格坚强.茅盾在童年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六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