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  相似文献   

2.
那是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净而安详,地图上根本没有它的影子。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道,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构成了一幅古老的山水画。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正应了年华似水。 初次了解乌镇是在电视中,电视画面中的乌镇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一幅幅美图,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让人心驰神往。 而初次来到乌镇,是去年的春天。从下车的一刻起,我已感到那古镇独有的气息。桃花映红了乌镇,春水涨满了水巷,一群又一群的候鸟朴素友好地飞过头顶,那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一张笑脸,亲切友好…  相似文献   

3.
汽车从杭州开出,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之地桐乡乌镇。镇子不大,但交通方便,美丽富饶,一踏上这块古老土地,便自然而然地忆起1980年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的生动描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  相似文献   

4.
徐家堤先生主编的《乌镇掌故》一书即将出版 ,闻讯喜甚。徐老曾是母校乌镇植材小学的前校长 ,书稿甫成 ,曾赐寄原稿 ,并嘱写序。写序自不敢当 ,但师长之命 ,拒之不敬 ,姑且谈一点读后感 ,权充不能算序的序。乌镇是地处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镇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人才辈出 ,历史悠久。早在70 0 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已在乌镇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至唐朝 ,正式揭开建镇的历史 ,迄今已近 1 2 0 0年。到明清 ,乌镇已发展为烟火万家、雄视一方的重镇 ,因位居江苏、浙江两省 ,湖州、嘉兴、苏州三府及桐乡等 7县交界要冲 ,故特设执掌…  相似文献   

5.
乌镇是我的家乡,那里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物产丰富。 乌镇的路很古老。都是用大石板铺成的.一块块排列得很整齐。如果你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有几块石板上还刻有一些文字。听说这些石板都是从各地收集来的.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
乌镇     
假期里,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17公里,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它不但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而且有"千年乌镇"的美名。唐朝时,乌镇隶属苏州府,诗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把乌镇的水乡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水"是乌镇的一大特点。碧水环绕着整  相似文献   

7.
摇过乌镇     
刘安 《语文学习》2010,(7):F0003-F0003,160
乌篷船 一驾乌篷,鼓起胸腹,伸出两只翅膀,载我,摇过乌镇。多雨的乌镇,多河流的乌镇,多桥的乌镇,多女儿红的乌镇,多蓝印花布多灰瓦屋的乌镇摇过。  相似文献   

8.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  相似文献   

9.
啊,乌镇     
一听到江南就会想到古老的乌镇。神秘的水乡,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那墨色的水阁,弯弯的石拱桥,平静的河水,在烟雨中形成了富有神韵的乌镇。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今天我有幸到这闻名全国的小镇观光。随着人群的流动,我们来到男女桥。据说,中秋之夜,男男女女将经过这座桥。但是,这桥中间有一堵墙,把男男女女分开,让他们不能相见。我有点儿不相信。踏在石头铺成的蜿蜒小道上,感受着它古韵的气息,不知不觉来到了我国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茅盾的故居不大,约600平方米。踏入低矮的平房,顿时,朴素、优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早…  相似文献   

10.
江南地区分布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水乡。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最可贵的是,在这些小镇里,时间仿佛停住了。这里没有城市的烦嚣,你可以在石板街上闲庭信步,慢悠悠地品尝佳肴,甚至坐在茶馆里发呆。江南六大水乡(江苏的周庄、角直、同里以及浙江的西塘、乌镇、南浔)之一的乌镇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水乡古镇的特色,并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吸引着众多游人到访。乌镇自古人才辈出,历代著名人物有编著《昭明文选》的梁昭明太子、《唐宋八大家文抄》编者茅坤、理学家张杨园、文学家茅盾等。本期环球风情将带你走进这个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相似文献   

11.
水做的乌镇     
乌镇的名字有着绘画般的美妙.它所提供的是关于色彩的想象:绿水、黛瓦、青石板……在这诸多的景物之间,“乌”字统一了它们的外表,而“乌”色其实也是历史的颜色,因为历史就是蒙了一层厚厚青苔的时间,在时空的深处泛着寒冷的乌绿光芒.“乌”字,巧妙地传达了乌镇年岁的久远.  相似文献   

12.
名镇特写:美丽的乌镇被誉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它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颁奖词:京杭运河边上的古镇,虽然不是三吴都会,仍旧自古繁华。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视,杭白菊、蓝印花、三白酒,传统物产影响华南生活几百年。拳船、香市、高竿等独特民俗让江南乡闾文化一脉传承。明建学社,清立书院,成就几代鸿儒。正所谓江南多才子,乌镇属最多。景点推荐:江南百床馆乌镇有一个很特别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风格各异的江南古床精品。…  相似文献   

13.
乌镇小记     
在今年小记者暑假夏令营采风活动中,我参加了在乌镇举行的中美学生交流会,有幸领略了乌镇的风光,欣赏了乌镇的民俗艺术,所见所闻,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  相似文献   

15.
正茅盾档案名号——原名沈德鸿,笔名有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沈余、微明、东方未明、石萌等出生地——浙江嘉兴桐乡出生日——1896年7月4日逝世日——1981年3月27日职业——作家、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身世背景——茅盾出生在浙江乌镇,这个古老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地  相似文献   

16.
梦回水乡     
唐雅钰 《红领巾》2014,(9):46-46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是看似不起眼的也不知最初那个高傲的我是何时被这烟雨蒙蒙的小镇迷住的,总之,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无尽的缠绵和思念。乌镇是个传奇。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江南风光远不止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同样的宽门窄巷,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撑船老翁,这一切在乌镇是那么古朴、朦胧、精致。  相似文献   

17.
可爱的故乡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在此驻兵以防倭。乌镇在清  相似文献   

18.
<正>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此处忆江南乌镇美,美在水。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京杭大运河流近乌镇,分出  相似文献   

19.
茅盾生活过的乌镇,和别的许多江南小镇是有区别的,乌镇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踪迹。乌镇有昭明太子读书的石坊。昭明太子曾跟随老师沈约扫墓到乌镇,为了不荒废学业,就在乌镇建起了昭明书馆,既久,书馆倒塌,后人便在书馆旧址处建石坊以纪念。南宋诗人陈与义,与当地文人交好,曾留下“三友亭”;明代洛阳人茅坤,有《唐宋八大家文抄》的面世;清朝翰林出身的严辰,以为为学必先立志,于是有了立志书院,茅盾童年,就曾在那里读过书;又如拥有“知不足”藏书斋的鲍廷博、理学家张杨园、报人严独鹤等。千百年的文脉,绵绵不绝于乌镇的天空。文才星河般灿烂,在…  相似文献   

20.
感受乌镇     
一踩上乌镇的石板路,人就已融入“乌镇文化”了;一登上乌镇的乌蓬船,人就已到了水乡人家了。——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