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崇德 《教育研究》2023,(10):108-114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和职业,更是教师的生命场域,是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就在“教育”之中。教师教育研究不能在一个虚妄的所谓教育本质已然确证的前提下构建教师培养的操作性框架,而应从反思教师的生存处境出发,以面向实践和主体间性的态度,走进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在体验中触及和审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建立各教育主体之间的生命性联系。这是当下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不能只是少数教师的事。在很多学校,不仅创新教育,许多教育改革也只是少数教师的事情,多数教师成了旁观者。其实,普及创新教育一定要发动所有教师。没有所有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很难在一所学校普及。要使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创新教育,除了启发引导,学校还必须有合适的机制。总之,推进创新教育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教育是造就教师的摇篮,发展教师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教育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说,教师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专业化的研究。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大学化和高质量需求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与教学的专业化是同时发展的,两者的目标都对教师质量产生影响,而要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需要建立教师教育的大学化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育专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专业化,使教师在基础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教学具有专业性,也就是教学…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的教师教育思想源于其创办新学的实践和向外国学习。他将教师教育当作是兴学育才的第一要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既注重对教师的职前教育,也重视对教师的职后管理。受其教师教育思想影响的《奏定学堂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不仅要求我们优化教师教育途径,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而且还要求我们一方面整合教师教育机构。实现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育师资水平。实现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2日,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复审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出席并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教师,就没有高质量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谓“教师为本”,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中的根本性作用。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公开征集、评审推荐、组织立项开发和翻译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批观念新、质量高、实践效果好的优质课程资源。要严把课程资源质量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规范的评审、遴选和招投标机制.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今后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定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师教育理念蕴含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和教师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内涵,并从培养目标、教育体制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教师教育发展模式提出理想要求。中国高师院校在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主动适应开放性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使高师教育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就是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进行职责、职位的综合教育,它有特定的内涵,这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较,它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教师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在我国加强教师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尽快构建适应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脊梁。一个国家的教师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改革教师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师资质量,是我国教师教育必然的选择。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础,为保证教师专业化,我们必须在教师教育政策上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教师教育独具特色,本着重介绍了俄罗斯教师教育制度即多元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层次结构,连续性教师教育体系,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特点,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民族教师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师范教育院校来说,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的起始条件。目前,民族教师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诸如终结式师范教育、重学术轻师范、分科设学、办学行政化等理念上。严重制约着民族教师教育的发展。民族教师教育若想实现快速发展,应对的策略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包括树立发展性师范教育理念、师范性特色理念、课程综合化理念、教师为本理念等。  相似文献   

15.
陈德发 《青海教育》2010,(11):47-4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师爱则是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学生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情感,因为爱与教育同在。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一语包含着教师培养和教师进修的职能,是职前、入职与职后的综合教育概念。它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该书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以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泰国等九国为对象国,以大量的翔实资料,分别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伍,教师教育的历史沿革,教师的职前教育制度,教师教育的目标,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教育的管理,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动向,并将中国师范教育列为专章论述,很有参考价值。该书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10 月出版。《教师教育》评…  相似文献   

17.
虽然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目前仍存在教育技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分析了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从教育技术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两方面探讨了如促进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这是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的讲话,他强调了教师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指出了教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科学分析当前教师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一、问题(一)部分领导没有把教师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更依赖于教师教育课程。因此,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无论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是对于满足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教育转型期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教师教育机构形成综合化态势,教师培养模式出现多样化趋势。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双方要在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规格和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相辅相成,共同建设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