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天地》改版改革,我们又议出了一个新栏目,初步考虑,叫“揭示历史的名词”。这个栏目,是与王潮、张继卫等同志交谈时得到启示。当时考虑要新设的栏目叫“一档一议”。结果,骑着马找马,就找到了这个“历史的名词”。照此思路向前走,以后。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好马”。《档案天地》刊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教育报》,上海的教育决策者们认为,有灵魂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而幸福成长的感受与师生共同营造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从2006年起.上海抓住教室这个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在黄浦、卢湾、宝山等区启动了“温馨教室”建设工程的试点工作。从今年起,“温馨教室”建设工程将在上海所有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有了归属感,才会有情感上的信赖。”  相似文献   

3.
谢歆 《新闻界》2003,(5):39
7月9日,与母亲失散了22年的24岁浙江温州男孩林瑞西终于在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村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妈妈,林瑞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找了22年都没有找到的妈妈,却因自己在虚幻的网络社区发了一张“温州男孩寻妈妈”的贴子,最终促使自己找到了妈妈并同妈妈相聚。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四川、浙江、山东三省多家媒体新闻联动,助24岁的温州男孩圆了一个梦!“寻妈妈”贴子引起记者关注7月1日,一张网络社区贴子引起了正在四川遂宁在线网址里随意浏览的《遂宁日报》记者谢歆的注意,这个贴在“遂宁在线”社区“寻人启事”版块的贴子题目叫“温州男孩找…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拒借率的高与低,都要有个“界限”,这个“界限”也是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水平的一把尺子,确定了文献利用率、拒借率的允许范围,即文献利用率的最低值和拒借率的最高值,也就找到了这把尺子,下面笔者以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外文原版期刊和中文图书的利用情况为例,用(?)—R 质量控制图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博客:女性主义传播发展的新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项国雄  曾晓虹 《新闻界》2005,(4):104-105
一、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即是让大家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要有一个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协调.在现代媒介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形成公众“共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转型,记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8.
何荣利 《图书馆》1992,(6):37-39,43
任何一个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拒借率的高与低,都要有个“界限”,这个“界限”也是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水平的一把尺子,确定了文献利用率、拒借率的允许范围,即文献利用率的最低值和拒借率的最高值,也就找到了这把尺子,下面笔者以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外文原版期刊和中文图书的利用情况为例,用X^--R质量控制图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2,(2)
能看得出来,编者在确定这个栏目的名称时是下了工夫的。似乎只是信手从古诗名句中拈来四个字,仔细品评却觉其独巨匠心、巧夺天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有历尽沧桑,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和体会。“操千曲而后晓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相似文献   

11.
阿龙 《中国广播》2008,(3):52-53
过去说起“概念”总是与深奥的理论连在一起,但是今天再提起这个词好像不那么神圣了,大有商业炒作,商业“秀”的感觉。什么概念车、概念房、概念食品……就连生活也都会被加上“概念”这个前缀,真真假假的东西只要与概念粘在一起,就觉得它有那么点超前意味,似乎便于商业炒作了。  相似文献   

12.
“没人帮助,上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记者在辉县市一家石化公司找到正在勤工俭学的王伟涛时,这个个头不高、身材单薄的孩子沉默了半天,开口就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
我从小酷爱写作,并发誓长大要当一名记者。然而,客观的实际使我未能如愿。大学毕业,现实的机遇使我有机会穿上戎装,同时,为我结识《新闻与成才》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圆了我久违了的新闻梦。“小张,我们这里需要一名报道干事,不知你……”?宣传股长找到我,用这种试问的口气想了解一下我的情况。说心里话,能从事新闻报道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但化工专业毕业的我对新闻真是一窍不通,我能行吗?我十分矛盾。“人,要自信,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有《新闻与成才》,你看一看,喜欢干这行,明天就去军报道组学习。”捧着这摞厚…  相似文献   

14.
无业青年杨某通过“调查研究” ,找到了一个新兴的“就业门路” :冒充新闻记者。据他交代 ,自1996年“从业”以来 ,参加各种会议 ,单“红包”就收了七八万元 ,至于各种纪念品更是数不胜数。公安部门在其家中搜查到的存款就有20多万元。一个假记者 ,5年工夫就轻轻松松白捞了二三十万 ,可见“记者”行当的吃香。不过反思一下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 ,真记者中的“蹭会记者”也是不乏其人的。“真记”一旦捞起来 ,胃口可比“假记”更大。杨某只能在会上“蹭”点儿油 ,“真记”捞的门路可广了 ,拉个赞助、搞个有偿栏目 ,几千几万的唾手可得 ;…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瞬间     
刚参加工作时,听到同行们都把自己称为“兰台人”,心中着实感动。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对自己的工作好像一下 子充满了无比深厚的感情。姑且不去考究和追溯“兰台”的历史与渊源,只想用兰台的沃土润养出自己的兰心慧质。生活就是这样,从某个瞬间开始。其实,早在6岁那年,冥冥之中就早已注定我将是一个档案人。一名被下放回乡的老干部找到在落办工作的父亲,热泪盈眶地对父亲说:“老张,找到档案了,我的事有着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雨后,漫天飞舞着蹁蹁的红蜻蜒。也就在那一瞬间“档案”这个陌生…  相似文献   

17.
洪易 《黑龙江档案》2009,(2):113-113
春节过后。差不多每天晚上下班到家后,都能在黑龙江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吉林电视台的“欢乐送”、辽宁电视台的-陕乐集结号”栏目中找到春晚小品《不差钱》,只要找到了我就再看一遍,越看越觉得这部大受欢迎的小品是有其深刻内涵的,不应该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电话,一次面谈,决定了一项策划。 去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组负责人找到我说,他们准备为中央台的《长篇连播》节目做两期“用声音交朋友的人”的电视专题节目。我一听这个切入点心里就叫好!巧了,在“广播发展年”谈广播,有意思!这太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9.
“危机是难得的成长机遇”。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说我的观点偏颇。但我认为,只有抓住危机事件带来的机遇,发挥媒体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事件真相和公众知情权之间架起信息互通桥梁的媒体才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的媒体.这样的媒体才会在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48):28-28
“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可能就希望房子维持一种泡沫化的状况.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钱用。他不考虑整个国民经济是不是健康发展的问题。” 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