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今年以来,每周三出版的《宜春广播电视报》在宜春地区售报亭出现热卖情景,售报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过两天,你就别想买到手了。”这是今非昔比的变化,创刊12年的《宜春广播电视报》一直以导视、导听服务读者。随着都市报和晚报的兴起,《宜春广播电视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由于与竞争媒体差异不明显,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弱.发行量陷入下降的困境。怎么从困境中奋起?  相似文献   

2.
品味《广播电视报》薛宏祥如果把一日三餐看作人们不可或缺的正餐的话,《广播电视报》恰似人们每顿饭中必须端上餐桌的一碟异香扑鼻别具一格风味的菜肴.把它当作开胃的、下饭的,或下酒的……。广播、电视、日报都在扬长避短,办出各自的特色,《广播电视报》这支报业新...  相似文献   

3.
谈谈黄石《广播电视报》如何体现个性孙发友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家广播电视报.这些报纸,虽然同一个宗族,都姓"电",但它们并不是某一广播电视报的四版,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个性.正是有了这个"个性",才使广播电视报的花园里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一派生...  相似文献   

4.
1991年7月,湖南广播电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立库先生在首届全国广播电视报理论研讨会上发出“努力探索创立中国的广播电视报学”的呼吁,如一石击水,荡起串串涟漪;6年后,他又在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社长、总编辑论文集《广播电视报论》。后记”中再度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报学已水到渠成.”我们佩服立庠先生的眼光和胆识,他的首倡之功定使同仁鼓舞.当然,也应预料,此观点抛出后,一定会引起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一是反对,认为创建广播电视报学尚不成气侯;其二是赞成,觉得创建广播电视报学条件已经具备.笔者持赞成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对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作一粗略的浏览,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炒作”这星那星的篇什,在报纸上明显减少,几至寥若晨星,而昔日为老总们困顿的言论,却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这表现在:一、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报相继扩版、增版,纷纷办起评论专栏。如《中国电视报》的“荧屏思考”、《湖南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论语”、《辽宁广播电视报》的“视听茶座”、《福建广播电视报》的“一家之言”、《吉林视听导报》的“一吐为快”、《甘肃广播电视报》的“新世说”、《山东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6.
孙力 《声屏世界》2005,(12):49-51
变传统的“三轮驱动”为“四轮驱动”.新的战略构思让《安徽广播电视报》在市场竞争中重获生机,做大做强。品牌经营、整合报纸、经营媒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安徽广播电视报》在实践中力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顾名思义,当然与广播电砚有关。有了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有了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才有广播电视报的兴旺。《广东电砚周报》更是在80年代初,广东电视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于1982年6月应运而生的。当时全省独此一家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独此一家电视报──《广东电视周报》。刚刚摆脱“文革”阴影的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了电视台的忠实观众和电视报的忠实读者,周报发行量节节上升,《广东电视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238万份。但世间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呈直线上升。有高潮就有低谷。后来的事态发展,现在想…  相似文献   

8.
陈斌 《新闻世界》2004,(10):61-61,69
就平面媒体而言,《广播电视报》曾经是读者和市场的宠儿,它过去的辉煌.有些至今仍是一些行业难以企及的高度。以《合肥广播电视报》为例,曾创下自然零售状态下销量18万份的记录.以当时合肥百万人口来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延伸和补充的广播电视报也日趋成熟。从过去单一的节目预告单发展成一张立足声屏、辐射社会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服务类综合性报纸,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副刊的崛起。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兴办,使之从附属于广播电视的传统定势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增强了竞争的活力。在当今越来越多的日报、晚报乃至各种行业报纷纷抢占广播电视园地、广播电视报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势下,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在内容的取舍和版面栏目的设置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广播电视报扬长弃短,以其独具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记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编发《湖南广播电视报》楚望霓、《江西广播电视报》吴文滨、田海宏三位同志撰写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广播电视报副刊的特性、地位、功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番探讨,供从事广播电视报采编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报如何深挖电视节目资源,优化整合节目内容是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以《中国电视报》两文为例谈谈广播电视报编辑过程中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淄博鲁中晨报印务有限公司是以报纸印刷为主.书刊、杂志印刷及装订为辅的综合性股份制印刷企业。现企业共有职工90人.厂房近4000平方米,平张纸及轮转印刷机数十组,主要的印刷品有《鲁中晨报》、《齐鲁晚报》、《山东大学报》、《石油大学报》、《青岛广播电视报》、《东营广播电视报》等40多家报纸及杂志.现在企业无论从印刷的质量还是印刷的数量来说,都已成为淄博Ep,~J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在全国报纸系统中,应该说是一枝新绿。广播电视报因其年轻和独有的特性,其发展尚无成熟经验可资遵循,所以它只能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中,在不断地否定自我中前进。大连广播电视报在创办十五年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稳步前进之路,虽说在发展中各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但我们认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大连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今天也只能算是初步具备了新型广播电视报的雏形。如何面对实际,适应社会发展,树立崭新媒体形象,提高报纸整体质量,广播电视报行业确实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一、城市广…  相似文献   

14.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葛湘 《视听界》2006,(2):87-88
2001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发行量大幅滑坡,萎缩至10万份左右,广告收入也跌至800多万元,报纸生存陷于困境。困境给人敲响了警钟,要谋求发展,只有“换种活法”,走改革之路。面对巨大的生存危机,《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努力寻求变革。2002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着手做好“跳出广电,着眼大都市”的准备,尝试推出《无锡新周刊》,以“新闻、娱乐、资讯”为主要框架,以B版的形式与A版——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互为补充,且作为《无锡广播电视报》的延伸。三年来,这份附属于广电报的新周刊逐渐被市民接受和认可。2004年下半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又开…  相似文献   

16.
淄博鲁中晨报印务有限公司是以报纸印刷为主.书刊、杂志印刷及装订为辅的综合性股份制印刷企业。现企业共有职工90人.厂房近4000^2,平张纸及轮转印刷机数十组。主要的印刷品有《鲁中晨报》、《齐鲁晚报》、《山东大学报》、《石油大学报》、《青岛广播电视报》、《东营广播电视报》等40多种报纸及杂志。企业无论从印刷质量还是印刷数量来说.都已成为淄博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首开先河创办了《中国电视报》。时值今日,广播电视报已是异军突起,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60多家广播电视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视听报界家族。这个“家族”的出现,给中国新闻界增加了新的色彩;同时,也给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把握广播电视报的办报“准则”。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与创新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媒介大家庭中,广播电视报越来越处于劣势,发行量从百余万份迅速下滑到几十万份甚至是几万份。与读者的“移情别恋”同步,广播电视报的广告客户也纷纷“转向”,广播电视报又必须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广播电视报如何走出困境并寻求自身的发展?本文拟从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介联手,从而实现借势发展这一视角进行探讨。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体联手,可以大大加强对某一新闻或问题的报道力度,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素有“小报”之称的广播电视报而言,更显重要。从199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9.
白锋 《新闻传播》2009,(8):81-8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媒体处于新兴阶段,广播电视报是人们获得资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壮大起来.广播电视报是一份特殊的行业报.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曾经达到30万份.广受哈尔滨市读者的欢迎.在服务哈市市民声屏导视、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传媒格局的巨大变化.广电报在今天竞争激烈的传媒背景下.却处在一个很艰难的境地。全国约340家广电报.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已为数不多.而且远低于这一底线的报社仍在持续增加;20万份以上的更是只有少数几家;广告创收普遍出现大幅下降;入不敷出的广电报社不在少数。创新和改革已势在必行.不创新就只有坐以待毙。美国著名的节目导视类期刊《TV Guide》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替电视观众对节目预告进行梳理.并且按照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加以归纳.真正起到了电视指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上,《TV Guide》买断了美国所有电视台的节目表,这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邬建 《声屏世界》2007,(2):43-44
从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省各地广播电视报开始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不少报社均出现了发行量大幅度下降,广告急剧减少,陷入“死胡同”的局面。分析广播电视报面临的现状,探索未来发展的途径,已是摆在各地市主管部门和广播电视报面前的迫在眉睫的大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