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大师说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培养。审美化语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来共同创造美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有位大师说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培养.审美化语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来共同创造美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少年宫作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加强校外德育工作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机构在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一、近几年开展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培养、发展儿童的兴趣与爱好。在培训活动中,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了既教技艺又育人。比如:把新学员入学和每个学期的第一次课规定为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刘颖 《考试周刊》2012,(13):45-45
诗歌作为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各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应重视发扬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和方法,但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把我国悠久的诗教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在诗歌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学科 《广西教育》2010,(19):10-10
为了传承和弘扬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我校将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把"文明礼貌、举止端庄、气质高雅"作为培养目标,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一对一展演”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使礼仪教育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很多优秀的道德教育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本文在阐述弘扬爱国思想、提倡民族气节、崇尚仁爱思想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中华民族优秀思想道德和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古典文学教学相结合等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燕 《成才之路》2012,(18):23-2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叫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我们的德育,也不能是脱离文化知识的空洞教育,只有把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提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语文素养,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诗歌走进校园早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学习的科目较多,而且还有升学的任务,想要特别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诗教活动机会是比较少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诗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把诗教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学生的现状,重视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采取"点面结合"形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陈颖 《吉林教育》2006,(7):85-85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实效,要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家庭、学校、社会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有的家长却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责无旁贷”、一管到底。而在学校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的问题,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如开办家长学校,实行家校联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行有机的德育渗透等,让思想道德教育生动、形象、体现层次、因材施教,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改革教育工作的方法;要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贯穿在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本文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审美教育中如何贯穿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生命活动,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提升文化生命力。本文以王韶华"三书"教育为研究对象,认为语文教育应做到以下四点:1.语文课教实、教活,激发生命的文化智慧;2.教研求深、求高,把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3.育人以心性、以品格,体现"养成"文化行为;4.不断地努力、追求,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与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审美教育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校都为审美教育开设了艺术类课程.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落实到各个教育环节.只有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校园文化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全方位实施审美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学语文》2014,(6):6-7
一、大语文教育与语文课程性质所谓"大语文"教育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高职"大语文"教育实践是指由承担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基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规格需求。  相似文献   

19.
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怎样抓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做法,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进行,与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结合起来,与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的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深入挖掘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历史内涵,把种子精神、泥土情怀的品格培养目标与水文化的浸润之道结合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合起来,把品格教育与课程体系贯通起来,浸润学生美好德性,追求如水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