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冠一 《科学中国人》1997,(4):52-53,49
一 什么是悖论?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即由命题的真可以推出命题的假,再由它的假,又可以推出它的真。 在哲学上我们认为空间是无限的。但在“兔子和乌龟”的赛跑中,却正是由于“无限”而导致了“兔子和乌龟”悖论。在一次赛跑比赛中,乌龟开始领先跑,但兔子  相似文献   

2.
通常人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属性,属性是事物的一个基本范畴。“事物”和“属性”是否分离,两者关系如何,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如何区分是哲学上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事物的矛盾属性无处不有,无处不生,辩证法没有说明原因。本文从组合的角度研究认为:组合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任何事物既是组合的结果,又是被组合的对象。组合是事物与属性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事物一切属性皆由组合产生,内部组合产生本质属性,外部组合产生非本质属性,两个事物体间的组合产生“对立统一”属性。“组合产生属性”是哲学的阿基米德基点,一切哲学问题都与之有关,它是一把开启哲学的钥匙,用它可以诠释所有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宇 《今日科苑》2005,(2):32-33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几千年来,许多哲人都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又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所以直至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道器问题,“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器之辨,是形式与内容之辨。电子政务,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产物.但是这些年的发展状况,似乎仍未超越古代哲人所谓的道器之辩。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自知之明”的智慧是非常难得的。虽然许多人知道这是最高深的哲学,但却不知如何去完成这种智慧的训练。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些书呆子考了一辈子,考到胡子都白了,还是考不上一个秀才,他们总是自叹时运不济,生不逢辰,但他们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智商低,不善于分析问题,文章写不好,这些人缺乏的就是“自知之明”。在社会生活中,只要头脑清醒,大多数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不少人顶不住功名利禄思想的泛滥,导致头脑发热,冒险跳进力所不能及的陷阱中。有些人之所以敢明知故犯,冒险…  相似文献   

6.
“多迈一步”如何张文海在交通术语中,有“一慢自然宽”之语。它说明了一种行车哲学道理:抢道多祸,慢行安全。在发明创造中,这种“一慢自然宽”的心态就不适合了,它处处要求人们应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意味发明”,有科学家如是说。多迈一步,就是不保守,不僵化,...  相似文献   

7.
悖论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荒谬的理论,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数理逻辑的两难境地.通常来说,悖论就是指这样一个命题: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其为假;而由它的假,又可以推出其为真.可以说,悖论的出现是对人类思维的一大挑战,下面几个科学史上典型的悖论故事,也许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刮起读者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8.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同时,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七年级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在引进负数后更使人感到眼花瞭乱;纷繁复杂的“平行四边形”;捉摸不定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硬骨头”。正是由于这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作怪,使得许多刚刚入学、稚气未脱的学生无所适从,对本来魅力无穷、作用巨大的数学这个“最亲密的朋友”敬而远之,最终导致由好学到厌学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几千年来,许多哲人都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又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所以直至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从生物遗传变异的进化角度来考察,笔者认为:世界上应该先有蛋,然后再有鸡。众所周知,鸡是鸟类的一种,它已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物种,可见,鸡已是物种连续发展过程中一个不连续阶段,也就是说,鸡是在生命起源后,从原先存在的另一物种演变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由非生命物质原始起源形成的物种。进化是包括鸡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10.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上“缺陷”之事处处有,不可能事事皆为十全十美。可如果遇到“缺陷”之事后,能不甘于受其致弊,逆用出新,升华出“饱满”来,那就堪称是一种智慧出击了……  相似文献   

11.
关于空间与时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文中揭示了“维”的含义混淆与空间概念的篡改,论证了闵氏空间是数学游戏的产物,因而相对论时空注定是浅薄的荒谬的。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是通过改变电压而传输交流电能的静止感应电器,它有一个共有的铁心和与其交链的绕组,且其空间位置相对不变。谈谈变压器制造过程监造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正风动石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狂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这是为什么?稳定性概念最直观的例子来自质点力学,可由一个圆球位于不同的状态得到形象的理解。右图表示重力场中,球在不同形状表面上的状态。图(a)是稳定的,圆球在凹面上,当其偏离静止位置时,由于重力引发的阻尼效应,它能回到原静止位置。图(b)是表面为水平时,其稳定性是中性的,圆球偏离原始位置后仍在水平面上,但通常不会回到原来的静止位置。  相似文献   

14.
飞机和鸟同样都在空中飞行,飞机的机翼一动也不动,鸟的翅膀却经常在上下拍动。为什么乌不知道疲倦?为什么它不让自己的翅膀也像飞机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天兵 《科学中国人》1997,(10):27-28
我国今年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多时次地监测可观测区域内地气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大大提高对灾害天气系统的监视能力。 “风云二号”卫星的功能 “风云二号”卫星定点在东经105φ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它是一个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重600公斤(发射质量1.3吨),采用自旋稳定,设计寿命3年。其有效载荷由观测分析系统,数传与云图  相似文献   

16.
周莹 《科教文汇》2008,(6):185-185
“境生象外”是唐代刘禹锡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其中“境”的实质乃是“象外之象”。而此种由“境”所产生的“象”并不是某种局限的“象”,而是通过实在的有限的形象所形成的无限的“象”。这一有形到无形的理论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美学命题。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图形和文字两大设计元素在有限的视觉载体上传播一定的信息内容。“境生象外”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视觉传播的力度,在受众心中形成更大的回味空间,从而达到某种意义形式上的互动和沟通,  相似文献   

17.
苍离 《科技新时代》2004,(1):110-110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课题涵盖面很广,从机器视觉到专家系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其基本特点是让机器学会“思考”。为了区分机器是否会“思考”,就有必要给出“智能”的定义。究竟“会思考”到什么程度才叫“智能”?是能够解决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18.
刘继平 《科教文汇》2008,(10):163-164
禅宗集儒道思想而形成三教为一,“心性论”、“无常”观、“顿悟说”、“机语”论等是其主要特征。禅的思想与后现代的“反理性”、“离基础”、“求多元”、“返自然”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在哲学基础、历史背景、批判程度、社会影响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去把握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中研究机械运动时,总是离不开参照物。什么是参照物?某些物理教科书的定义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教科书还说,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比如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如果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如果选择汽车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在一般情况下,都选地球为参照物。我们知道,天文学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地心说”与“日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地球转动。而日心说则与之相反,认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与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现在人…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是人的大脑活动的结果,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人人都有创造力,没有“天才”与“笨蛋”之分,但有勤奋和懒惰之别。勤能补拙,懒惰误人。勤奋能帮助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大家熟悉的20世纪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因不善于记单词和课文,成绩不好,被怀疑“痴傻”,中学毕业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大发明家爱迪生因被怀疑“智力低下”,被学校开除。但他们都经过自己勤奋好学,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从所谓“笨蛋”成为科学和发明的一代“天才”。这种由笨蛋变天才的实例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持勤补拙,与巧同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