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女性自我意识初醒的客观书写,对封建家庭中"旧"思想的冷静批判,以及对下层劳动女性悲苦的深切同情,凌叔华在其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中,以其固有的独特气质,书写了属于她的"世态的一角"。和冯沅君的大胆激烈、黄庐隐的深沉缠绵不同,凌叔华用她的冷静、睿智来回应"五四"的时代强音,显示出她以女性视角为文的温和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女性自我意识初醒的客观书写,对封建家庭中"旧"思想的冷静批判,以及对下层劳动女性悲苦的深切同情,凌叔华在其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中,以其固有的独特气质,书写了属于她的"世态的一角"。和冯沅君的大胆激烈、黄庐隐的深沉缠绵不同,凌叔华用她的冷静、睿智来回应"五四"的时代强音,显示出她以女性视角为文的温和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是一位不应被遗忘,也不应过分推崇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特色,鲁迅曾作过精辟的评述:“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放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她描写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先后出版小说集《花之寺》(1928)、《女人》(1930)、《小哥儿俩》(1935)。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的名字在我们的文学史论著中消失了,对其研究,更是空白。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本文拟就凌叔华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作一个粗略的扫描,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怀着浓厚的创作兴趣,以独特的题材,写真的人物形象,幽丽淡雅的语言,创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从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地刻划出一批世态一角中高门巨族的精灵,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侧影。  相似文献   

7.
《古韵》写作和成书出版的这20年,对于作家凌叔华来说是人生中极为艰难的20年,《古韵》因此集中体现了凌叔华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生活道路中的选择与尝试。本文以《古韵》的写作过程为对象,深入分析凌叔华的创作动机、影响因素、写作策略和文化取向,探讨其中的抒情传统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荒唐故事,但在这荒唐故事的背后,却真切地暴露出了秘鲁军政当局的腐败和世态的堕落,以及严格而冷酷的军事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扼杀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现实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称赞她“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贵族的精魂”;沈从文曾评价她:“以明慧的笔,去在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的写到那各样人物姿态,叔华的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称赞她"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贵族的精魂";沈从文曾评价她:"以明慧的笔,去在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的写到那各样人物姿态,叔华的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秋胡戏妻"的故事是中国的古老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后世的不断转述,至元代时出现了石君宝笔下的杂剧作品《鲁大夫秋胡戏妻》,此剧既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之一角,同时亦反映了中原儒学及草原文化在作者身上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秋胡戏妻"的故事是中国的古老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后世的不断转述,至元代时出现了石君宝笔下的杂剧作品《鲁大夫秋胡戏妻》,此剧既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之一角,同时亦反映了中原儒学及草原文化在作者身上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本文拟从游民社会对古代乡村自治实体的冲击这一角度对其进行文化阐释,并且从人物形象、冲突方式、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最后,对这一故事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因素进行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在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尤其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的书写,是其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古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清末民初旧式大家族的生活图景,在跨文化的写作语境中想象和虚构了中国形象,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独特气韵。同时,对于如何在西方话语系统主导下求得东方话语的表述权,凌叔华的《古韵》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不朽名作。本文着重从精神生态这一角度分析作评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从而揭示作品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作者的社会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的笔调,水墨画的韵致和诗意的叙事特征称道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群。本文认为,这种温和的创作风格有别于鲜明故事性,强烈戏剧性的小说叙事,呈现着内倾化趋势,情节淡化,少有大开大合,更多地是着力于人物潜在的心灵世界表现。文章具体地分析了凌叔华的《花之寺》、《女人》两本小说集,指出凌叔华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体现着她的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其中涌动着朦胧淡远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富有绘画美,透示出其人其文韵雅的气质。文章紧扣作家作品及其中活动的多样化人物形象,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整体把握与概括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清晰地勾画了“孔乙己时代”的芸芸众生相.通过一系列对比.揭示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将可悲的世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张园园 《考试周刊》2011,(10):29-30
凌叔华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小说《花之寺》是凌叔华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作品系抄袭契诃夫小说《在消夏别墅》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以区别借鉴与抄袭的不同,重在讨论《花之寺》的独创性,分析凌叔华在吸取契诃夫创作经验的同时,如何完美融入自身的情趣秉性、审美理想与生活体验,形成自身独有的写作品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天午后,我打开周阿姨的书柜,一抬眼,一本《失落的一角》跃进我的视线。于是,我轻轻抽出它,和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失落了一角的圆,共同开始了一次旅程。  相似文献   

20.
《夜色温柔》(1934)是美国著名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叙述了一个失败和沉沦的故事,诠释了作者对人生的透彻剖析和对世态的深沉批判。本文从伦理维度这一新视角,以文本分析为依据,探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意识构成的三个层面,即“个体欲望”、“社会准则”和“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