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承平  曾勇 《内江科技》2010,31(6):115-116
建南气田南飞三气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和"水锁"伤害特征,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本文针对储层特征利用水平井实施开发,同时配套适应措施增产试气工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贾元元 《内江科技》2013,34(1):137-138
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藏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因而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油藏低产原因,总结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内各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能方法的增产原理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以来,采油厂在特低渗透油藏先后上报探明储量11663万吨,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滩坝砂油藏注水开发、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以及二氧化碳混相驱等技术,动用了渗透率大于3×10~-3μm~2、埋藏小于3000米的特低渗透油藏2000万吨,目前未动储量近1亿吨,但这部分储量品味更低、埋藏更深、物性更差、常规开发技术动用难度更大。因此,为了提高特低油藏储量动用率和经济效益,本文转变思路、开拓创新、探索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新途径,采用长井段多级分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低渗致密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储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果。开发好这类气藏对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致密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和技术现状的研究,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致密性气藏的特征,为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于滨 《内江科技》2012,(7):96+59
胜利油田纯梁地区以薄互层滩坝砂油藏为主,随着油藏埋深越来越深、储层渗透率越来越低,开发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滩坝砂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气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10):66-67
文405断块区属于复杂断块气藏,该类气藏主要特点是构造复杂,断块多而小,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断裂发育,构造认识程度较低;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平面变化快,对天然气分布影响大;气井井况复杂,气藏采出程度低,严重制约了该区的进一步评价。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构造解释、沉积相研究和含气性检测,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明确下步有利开发目标区,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低渗透油藏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据有关文献,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中占60%~70%.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将会是我国石油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的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室内实验和油田先导试验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注气方式,其开发效果也不同.它们的驱油机理、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影响因素、适用性、经济性和优缺点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睿 《内江科技》2014,35(10):101-101
<正>动态储量是确定气井合理配产方案、制定气井合理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物质平衡方法是计算气井动态储量最为常用的方法。然而对于低渗透气藏来说,物质平衡方程中所需的精确的地层压力数据需要较长的关井时间才能准确测得[1],这就会影响到气井的正常生产。流动物质平衡法是确定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动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对油田后期开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永旺 《内江科技》2006,15(1):126-126
我国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的储量动用程度低,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效果普遍不明显,这与储层中裂缝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说明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气藏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量大.低渗透气藏采收率是拟定气田开发规划和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指标。采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低渗透气藏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工艺。通过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总结归纳了低渗透气藏采收率计算的不同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做相关的评价,为低渗透气藏采收率的计算与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东营南坡沙四段为湖相滩坝砂沉积的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常规开发经济效益差,通过开展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等新工艺技术,对此类油藏的部分区块成功地实施了大型压裂,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并已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储量资源丰富,具有储层沉积类型多样、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等特点.开发中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自然产能低,一般需要压裂投产,天炼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以精细地应力场和裂缝预测技术、砂砾岩期次的分布预测技术、频谱成像技术为核心,建立了精细地质描述配套技术;以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渗流机理研究配套技术,并研制了具有自适应渗流和广义渗流描述选项的数值模拟软件;提出了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技术,同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保护、储集层改造以及改善注水效果等.通过综合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和应用,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盐家油田永北特低渗砂砾岩油藏地质储量4167万吨,多数属于未动用状态。由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量动用难度大,开发风险高,通过盐22扩块实施产能建设,探索摸清了该类油藏的开发风险和技术难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下一步油田其他类似油藏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成为油田增产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油田后备接替的重要资源,但储层受油藏埋深的影响,储层上覆压力增大,使储层物性变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通过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经济有效的开发。本文介绍了针对厚层砂岩、薄互层砂岩及低渗油藏重复改造常用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彭春风 《内江科技》2009,30(3):104-104
孤东浅气藏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停产井增多,低品位储量所占比重增加,增产气量减少,扶停井风险增大。2005年以来,为了确保老区稳产、改善气藏的整体开发效果,开展了气藏开发调整工作,采取了配套技术应用,提高了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胜利油田共有探明未开发及控制储量区块多,储量类型以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和滩浅海油藏为主,但是不同类型油藏未动用储量在平面上如何分布、与同类型已动用储量展布关系如何,目前都没有系统的软件能够实现。本文研制一套系统,实现不同单元、不同层位、不同油藏类型在平面上分布情况展示;通过开展已开发区块与未动用区块综合对比、统计、分析,实现优选动用,达到提高未动用储量高效动用的目的,为油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烃源岩丰富,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区域。须家河组气藏由于储层致密,埋藏较深、地层压力高异常及圈闭形成历史过程复杂,导致勘探和开发难度极高,因此对须家河组气藏开展增产工艺技术研究.目前,地层压裂是川西坳陷深层气藏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从现场施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加深对该区地层破裂压力特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与裂缝宽度应力敏感性都能反应出地层压裂情况,研究裂缝宽度应力敏感性对该区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勇 《科技风》2014,(3):59
川西致密气藏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的特征,川西地区天然气产量从2005年的21×108m3/年的产能提高到"十一五"末的40×108m3/年,需要加强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工艺研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致密气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四区3-4单元,开发形势呈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的特征。主要原因是出砂、油稠造成停产停注井增多,导致动态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为改善效果,一方面配套运用新工艺提高油水井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补孔转注等手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本文就单元开采特征及配套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应用效果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高云霞  卜淘 《内江科技》2010,31(9):104-105
新场气田上沙气藏为一多层叠置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气藏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各气层所处开发阶段不同.井网分布不均匀.单井控制储量差异大,层间储量动用不充分,常规的采收率标定方法不能体现储层差异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气藏的地质、开发特点以及各气层储量分类评价结果,选取各气层代表不同储量类型井区为标定基础单元,标定各气层不同类型储量的采收率。最后给出气藏目前争件下的采收率,采收率标定结果能够反映多层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的特点,并以已开发储量为类比对象分析气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