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4):185-189
<正>魏猛克(1911-1984)漫画鲁迅,开始在《论语》杂志。193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8期《论语》上,有一幅漫画引起读者注意:画面上高尔基和鲁迅站在一起,一个高大,一个矮小,画下标题:《鲁迅与高尔基》。漫画的作者魏猛克,原名魏干松,笔名另有猛克、克、孟克等,湖南长沙人。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一边画画,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写的短评、随笔发表在《曼陀罗》(一个他自办的小刊  相似文献   

2.
由于有了翻译工作者的劳动,使这个世界彼此不再陌生。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使我们隔着二百年的岁月长河都能会心一笑;今天安徒生的童话仍然在润泽着人们的情感;高尔基的《海燕》沿着时光的海岸,穿行于这个斑斓的时代。2005年8月3日,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了第十七届世界翻译大会,中国作为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的申办者,获得了成功;同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当选为国际译联副主席。消息传来,全国翻译界乃至外宣领域的工作者们无不感到敢欣鼓舞。因为在这个翻译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中国将又一次出演重要角色,在黄友义(以下简称黄)从遥远的芬兰坦佩雷市回到北京的第一时间内,他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心迹     
已故艺术史论家、评论家穆孝天先生曾 在数年前为李定华所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强者的心迹》中这样评论李定华和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诸如《银色的夜、灰色的梦》、《少年漫话》、《夜游太虚》、《黄山岗之恋》、《高原情话》等,无不寄托了他的少年时代、当年在淮北农村插队的回忆和对贫瘠黄土地的感慨。其间,虽然痛苦多于甜美,甚至毫无甜美可言,但毕竟还是在时代的激流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  相似文献   

5.
提起叶君健,人们并不陌生。人们知道,他是作家。他用中文、英文、世界语写过许多小说、散文。《土地》三部曲、《寂静的群山》三部曲都是他的长篇巨著。《小仆人》、《王子和渔夫》等儿童读物无不充满着他对孩子们的爱。人们知道,他是翻译家。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埃德加·斯诺的《远东前线》《活的中国》和书信集入手,梳理斯诺参观苏区并写作《西行漫记》之前对中国的认识,以及他对共产主义从怀疑、反对到同情、支持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变化。斯诺对苏维埃政权的褒扬和对共产党的肯定并不是从他去陕北参观以后才开始的,更不完全根源于共产党领导人对他的影响与教育。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立场,是建立在他独立的判断之上,这与他的冒险精神、他八年来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观察判断有关,也与他翻译编辑《活的中国》、与左翼作家和共产党"同路人"的密切交往有关。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2005年6月最后一天的莫斯科.细雨连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与普京会面。尽管这种会晤好像并没有过多的私人内涵,但在媒体的笔端却流露出一种温暖。有人说,留过“苏”的人,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感;留过“法”的人,身上又有一种岁月抹不去的浪漫。俄罗斯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中国人经久传唱着;托尔斯泰对古老俄罗斯深沉的爱,极大地影响和感染着中国读者;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也曾穿行  相似文献   

8.
在陈原长达60年的出版实践中,辞书出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或深或浅或短暂或持续接触的影响较大的辞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英华大词典》等,在当代辞书的组织规划和落实工作中,他实践着"洋为中用"的词典编纂方针;他为专科词典和语文词典作序,积累了丰厚的语言学素养。陈原以开放的眼光探索辞书编纂理论,使其社会语言学研究在方法论、重点研究对象和语言材料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从而奠定了他社会语言学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漳州文化传统对郑子瑜学术操作的影响毛策神交新加坡华裔学者郑子瑜先生已经好多年了。近年来,他曾在大陆出版了《诗论与诗记》、《挑灯集》、《中国修辞学史稿》、《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等学术、文艺著作。加上他分别在新加坡、日本...  相似文献   

10.
斗禾 《文化交流》2010,(5):39-41
孙建江是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我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童话艺术空间论》《文化的启蒙与传承》等专著。初识孙建江给我以平和沉稳却不乏儒雅的印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他是一员有追求有建树的骁将,然而他的创作成果也很丰硕。其实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版了《雨雨寓言集》。  相似文献   

11.
印人鲍夫子     
阿土 《文化交流》2014,(12):66-69
前些日子收到西泠印社社员鲍夫子复兴先生寄来的新作《缘缘堂印谱》,半年多前他告诉我,此印谱是他的乡友、同道、作家钟桂松先生创意,他操刀刻石.我的书柜中,已有鲍夫子的《茅盾小说篇目印谱》《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紫玉锦言》印集,加上《缘缘堂印谱》,可以说“鲍印蔚然”了。  相似文献   

12.
吴和(Jaromír Vochala雅罗米尔·沃哈拉),男,捷克汉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评论家,现为捷克东方学会会员、欧洲汉学家协会会员。 1927年9月24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从小喜欢文学,对各种不同的文化兴趣浓厚。1951年考入经济大学,翌年到中国留学,在北京大学专修班学习汉语,由于语言文字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他要求改变专业,把对外贸易专业改为汉语专业。经过两年学习,后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著名教授王力、高名凯、周祖谟、林庚等人的指导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在学习中非常刻苦努力,攻下了汉语难关,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引论》、《语音学》、《中国文学史》、《文艺学引论》等,除《文艺学引论》外,各门课程全优。他在学习期间,时逢中国进行文字改革,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等,他对此十分关心,经常参加讨论,发表文章,并亲自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去询问汉字改革的远景规划。195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毕业论文是用中文写的《论汉字改革正字法中的一些问题》,在论文中提出了他对文字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雷威安Andr啨L啨vy教授系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他 1 92 4年生于天津 ,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培育了他的“中国情结”。青年时代回法国接受西方正规教育 ,巴黎大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越南、锡兰、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任教或研究 ,达二十年之久。他从亚洲回到法国后 ,继续从事亚洲文化和汉学研究 ,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大学中文系和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系主任 ,其著译甚丰 ,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  相似文献   

14.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15.
正电影《后会无期》制片人方励自费在英国三大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只为还原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年夏日,有一位中国人自掏200多万元,在英国三大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军战俘和他们的后人,他计划把这段快被人遗忘的历史拍摄成纪录片《The 828 Unforgotten》,预计在明年10月26日上映。他叫方励。他对"里斯本丸"念念不忘方励,电影《后会无期》的制片人,  相似文献   

16.
郭嘉 《文化交流》2016,(10):62-65
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花红花火》《麻雀》,还有《太平公主秘史》《隋唐英雄》逐一呈现.他已然深陷谍战、迷恋传奇,就像喝一盅温润的绍兴黄酒,吱的几口下去,灯光柔美起来,眼神迷离惬意,微醺的悠然自得,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17.
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展出了,引起了轰动。此时他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作为毕业创作,这是他在西藏深入生活半年后的作品。组画包括7幅作品:《母与子》、《进城》、《进城》之二、《康巴汉子》、《朝圣》、《牧羊女》和《洗发女》。实际上,陈丹青所描绘的都是藏民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从一对藏族夫妇背着吃奶的孩子进城,到一群粗犷的藏族康巴汉子;从虔诚的朝圣五体投地的情景,到藏族爱情的直露表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东欧戏剧陆续进入中国,它与英美戏剧差异巨大。东欧戏剧继承与革新了来自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与契诃夫一脉的演剧体系,一直走在艺术先锋和探索的前沿。来自波兰的剧场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他的多部作品都曾进入中国——《假面·玛丽莲》《伐木》《英雄广场》,去年他还根据史铁生的作品改编上演了《酗酒者莫非》;波兰杨·克拉特导演的《人民公敌》、立陶宛OKT剧院奥斯卡·科尔苏  相似文献   

19.
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来到中国后,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从积极肯定转变为狂热崇拜,并将《论语》翻译成德语出版。本文对他在《论语》德译本中对"道""仁"等重点词语的翻译和解读进行了分析,尝试揭示他的传教士身份对他翻译的影响以及他通过翻译所传达的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陈从周先生的造园思想既是传统文化的当代接续,又是当代思想的传统映射.他的造园思想主要集中于他历经数十年完成的众多造园著述之中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名园》等,文辞凝练华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他的造园实践虽然不多,但其中针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所提出的理论议题,却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