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唐诗研究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前人在论及盛唐诗时,往往将开元与天宝两个时期的作品合在一起论述。笔者认为,开元诗之基调与天宝诗之基调并不相同。开元年间政治较为清明,而开元诗之基调较为积极乐观。到了天宝年间,由于政局由明转暗,各种矛盾也逐渐激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也大多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在唐诗发展史上,天宝时期上承开元,下启大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纳兰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的表现形式是:纳兰词借鉴和化用了大量的唐诗语句,在它所借鉴的前代诗歌中比例是最高的。纳兰词对唐诗的借鉴有三种方式:直接引用、改动个别词句、演绎诗歌原意。从作家个人来说,纳兰词借鉴诗句最多的唐诗作家有三位:杜甫、李商隐和温庭筠。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借鉴吸收,纳兰词分别多了几分苍凉悲壮的美感、绮艳华美的品格、深隐婉曲的风致。这些异样风格的存在,大大增添了纳兰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繁荣的唐代商业,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佳作颇丰,但利用诗歌研究者并不多见。诗歌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即王静庵《宋元戏曲史》所称道的“一代之文学”。现存唐诗五万首许,数量壮观。作家是社会的人,文学作品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唐代商业商人在诗歌中有无反映呢?如有,又说明了什么呢?现据唐诗所见试述于后。一、诗歌所见市的种类及其情形  相似文献   

4.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是一部经典的唐诗选本,它取材全面,选目精当,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同时还对评选作品进行评注,对初学者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钱起为“大历十才子”之冠,是“十才子”中才能较为全面的诗人.《唐诗别裁集》共选录其诗歌30首,代表了钱起诗歌的整体成就,反映出沈德潜对钱起诗歌的认可与推崇,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唐诗批评是以《文选》中的诗歌风格作为标准的,他在对唐诗作品的评价中有着现实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江西诗人之学诗态度。从学诗视角出发,他在对诗人品格的认定上坚持了其道学立场。  相似文献   

7.
唐汝询选编《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渊薮,接受了高棅对大历诗歌的定位与评价,而通过选诗与评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高棅的基本诗学见解.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解自有特色:描摹情状,感同身受;生发而补足诗意,得其全解;关注创作背景,点明题旨;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授诗之结构次第,从整体上彰显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清人乔亿编选评点《大历诗略》六卷,建构完整的大历诗人体系和大历诗观,而唐汝询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大花园中,唐诗是一枝独具姿色的奇葩。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五册共选入诗歌三十八首,其中唐诗就有二十九首。我在唐诗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通过唐诗学习掌握诗歌学习的钥匙,必须抓住意境这个核心,千方百计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诗贵意境,这是历代名家论诗的经验之谈。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巳。”(《人间词乙稿序》)意者,作家的主观情意;境者,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物  相似文献   

10.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成才之路》2014,(16):F0004-F0004
《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唐诗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之国度。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一部中华书局版27册《全唐诗》(含2册《全唐诗外编》),共收录诗人3276家,作品53035首,可谓集唐诗之大成,基本上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与其称为唐诗,毋宁说成诗唐。在他看来,那个时代是诗的时代。从唐诗作者之多,作品数量之大、题材之广和艺术手段之高等几个方面均可说明唐诗雄视千古,播美百代。而就书法来看,史至魏晋,崇尚自然,玄风大炽,书法之审美由自发走向自觉,魏晋书学成为中国书法史第一座高峰。到了唐代,楷书可谓集其大成,由魏晋之“尚韵”转而“尚法”,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皆开派大师,其成就之高至今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们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无论“五四”以来的今人如何对其贬低,其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不同时期和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有其不同的形态与状貌,不同时期的诗歌在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还有其个自不同的时代特征。我们在这里着重想要探讨的是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之所在。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诗国高潮”已成为无庸置疑的事实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唐代社会是属于诗的,诗的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在唐代社会才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是唐诗最明显的以区别于宋诗的显著特征。诗歌的发展的高峰出现在唐代。究其原因,首先便有其诗歌自然进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曹唐以创作游仙诗而闻名,他的游仙诗以世俗化为主要特征,这与中晚唐以来诗歌的发展潮流一致,是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变迁.通过曹唐诗歌实例,从其描绘的仙界家庭、仙人生活、仙界等级等方面剖析其作品映射的人间化仙界,从其编写的仙人世俗化的相思离别之情、男女之情、仙人情绪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作品折射的世俗化仙人情感,深刻解读曹唐游仙诗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唐诗研究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史料的考订整理和作家作品的综合研究两个层面上均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绩。本文以《唐诗杂论》为对象,主要分析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和内容特征,认为:闻一多的唐代诗人的研究,主要从诗人的文化人格结构特征切入以把握诗歌风格;以直觉而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将诗人诗作放归文学史历程中,论定其文学史中关键性地位;并从更广闭的文化学视角展示出了一幅诗唐文化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士人文化传统与古曲爱国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出发,切入唐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深层结构,认为立功与报国相结合,以道自任的自觉意识与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相结合,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人格意志与生死不渝的爱国赤诚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是唐诗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思路,是唐代诗歌中最感奋人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鹗《铁云诗存》诗歌艺术世界丰富多彩,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