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目]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FB是35厘米,FC是24厘米,求图中两个阴影三角形面积的和。[分析]在这道题中,阴影三角形BEF与三角形CDF都只知道一条边的长,按照我们常规的解题思路,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5年10月第一版八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是一道“问题”习题,通常可认为是印刷错误.可这是教科书,怎么办呢?题目是这样的:阳光透过矩形玻璃窗投射到地面上,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四边形,小刚用量角器量出这个四边形的一个锐角恰好是30度,一条边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厘米和55厘米,小刚说用这些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地面上的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题目给出不久,学生A就说出了答案.解:因为矩形窗通过阳光投射到地面上的图形是…  相似文献   

3.
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利用其对边、对角及对角线的特殊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特别地,当题目中涉及中点、中线或中位线时,要多考虑构造平行四边形来帮助解题。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教科书的“根式”一章中,往往作了如下的规定:在本章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对于这句话要正确理解,否则解题时容易出错.有些题目对字母的取值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好办;有些题目虽没有明确规定,但题目本身隐含着某种制约条件,这些条件确定了字母的取值范围,这就需要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生大部分辅音字母的发音。辅音字母的发音比较简单,大部分的发音和它的名称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就把辅音字母的发音先分批教给学生。比如教字母b时,我边出示字母卡片,边范读几遍〔bi:〕,然后让学生模仿。待学生会读后,便告诉学生:这个字母读〔bi:〕,但在词里  相似文献   

6.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现以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中的题目为例,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技巧,对一些题目进行拓展、引申,探索有关中考题与这类题目的内在联系.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上,一道数学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同学之间展开激烈争论争论双方相持不下。题目是这样的:一八正方体的体积景120立方厘米,它的棱长与一个圆锥体的高和半径都相等,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最多少立方厘米?解答这个题,如果只从数字上或从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关系上来理解,解答起手非常困难,甚至会出现120X=40(立方厘米)的错误。然而,根据题目中正方体的校长与圆锥体的高和半径都相等的条件,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等量代换,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解答。解答如下: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那么这儿正方作的体积是:a=120(…  相似文献   

8.
罗国强 《考试周刊》2009,(24):83-84
何谓中点四边形?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一、例题解析例1:在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解某些图形题时,把一些未知量的数量用字母表示出来,参与列式,但并不需要把它具体解出来。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称为“设而不求”。例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ABCD的边长为10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BFD)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本题要求的阴影部分面积,是一个没有给出且不能求出底和高的三角形面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在三角形BCD与梯形DCEF的面积和中,减去△BEF的面积求得,这就需要用到正方形CEFG的边长。因此我们先假设这个边长为a厘米,然后让其参与题中条件和问题的沟通,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山东教育》2002,(25):7-7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钉板上的图形》一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1.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后,问:你还可以围出其他的四边形吗?学生围出了各种各样的四边形。以下是其中的三个四边形。2.五边形。在学生围四边形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围成五条边的图形,就问: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11.
张晓峰 《新疆教育》2012,(14):95-9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从一次解题过程中收获更多,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故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直是我教学习题课的重要模式。在教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探索规律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将一个课例呈现出来,以求与达者商榷。例1:1+3+5+7+9+11=( )^2。此题学生完成情况良好,但学生是否掌握题目背后的知识,是我关心的,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有深度,是教师所考虑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询问学生并让其展示其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实例 师:想一想前两节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讲教师边出示课件:运算定律(A+B)C=AC+BC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为:(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3)列方程;(4)解方程;(5)答:  相似文献   

14.
速度公式是我们学习物理时接触到的第一个公式,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一首先要懂得公式。一十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弄清楚公式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然后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明确已知量和要求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解答.初学物理的同学解题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已知写已知条件的过程是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字母语言的过程.即把题目给出的已知量用对应的字母逐个列出,不等值的同类量要用脚码区别,并注意各量单位的统一.这是顺利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一步.2.求用字母表示要求的物理量.3.解将…  相似文献   

15.
谈含有字母的绝对值的教学赵艳云我们规定:一个正数的绝对值就是这个数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用字母表示其意义是:|a|=0(a(=0)。用数轴表示其意义是: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如:在绝...  相似文献   

16.
李颖 《黑河教育》2009,(6):46-46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李老师带来的是谁?(出示姚明图片)他有个外号——小巨人。 师:姚明有多高?(生:2米26厘米)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生:米、厘米) 师: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生:(每个人都用小手在比划)有这么长。 师:米用字母表示什么表示?厘米用字母什么表示?  相似文献   

17.
贵刊在2001年刊登了征解问题2.7~8,在2001年第9期上给出了一个漂亮的解法,该题真是引人入胜,解题技巧性很强,所以使人很受启迪,本文目的是利用反证法,简捷明快地给予证明。题目凸四边形ABCD的边长都是正整数,任意三边的和是第四边的整数倍,证明: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中,总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相似文献   

18.
隐含条件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隐含条件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功能作一简介。一、评价功能。有的学生做完题后缺乏自查自纠的习惯和能力。解题后自查自纠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重新审视解题过程,观察来解时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例:看图列式计算。(单位:厘米)大部分学生看了题目后,都认为仅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政很快列出算式:3X‘2二6(平方厘米)。殊不知,由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之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还可求出该图形的周长:(3+3)X2二12厘米),或3X4=12(屋来)。二、启迪功能。有些数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包括以下内容: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在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便于学生理…  相似文献   

20.
在各类考试中,常常有一些乍看起来好象很陌生,实际上是来源于教材“原题”的题目。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理解原型题的变化,类型题的归纳,以及变化题的来龙去脉。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解题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下面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题为例来说明。联结空间四边形四边的中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把这原型题称为题Ⅰ。题Ⅰ已知: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N、P、Q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PQ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道题学生是很容易证出来的。当学生证完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从求证结论平行四边形出发,要将一般平行四边形向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题断”发展,那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