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不同的是,除了文字系统以外,还有较多的图像,各种地图、景观图、描绘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它们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有的“以图释文”,有的“以图代文”,成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能,它可以储存、选择、模拟和表达地理信息,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尤其在空间概念的形式、空间规律的掌握、空间因果关系分析上,地理图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材以大量生动、鲜艳的图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本知识。复习教学中在巩固学生识图、填图、画图基本能力的基础上 ,我注意引导对课本上的图像进行加工处理 ,形成以图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注释让学生在插图旁注明各部分名称、重要功能、主要特点及有关变化、数据等 ,使之图文并茂 ,促进知识形象化。例如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旁 ,标出原生质层结构名称、条件、主要变化等 ;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下方注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3.
开展依文绘图、以图观文、图文互访教学活动,能够打开语文语言、形象、逻辑、情感通路,从新视角构建语文思维体系。教师创设一系列问题串式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依文画图,激发课堂兴趣,并反向由图悟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转化的能力,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本文以实际教学中采用的甲骨文、简笔画、情感曲线、肖像画、思维导图为例,分析任务驱动下语图互文对语文教学高效生态的激活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少、新知识多。增加课时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充分利用新课本图并茂、可读性强的特点,尝试以学案导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学生们普遍厌学英语,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视动觉学生的学习风格。本文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借鉴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以图来解读课文,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强化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材中是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成为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地图读图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最认识。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信息的浓缩和直观的体现,是地理知识重要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分析高中生读图能力的现状,尝试构建高中地理的读图导学,以图导图,以图导绘,以图导用,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和绘图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用图的能力,开阔学生地理思维,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单元复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提出了在单元复习中尝试"以图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即"如何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主要通过"绘图""评图""改图""讲图""再绘图"五个教学环节,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能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以图解读,搭建思维"方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学习英语效率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理解并巩固英语知识,建立自主学习型学生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用的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与旧教材相比,课本版面设计科学得体,文字简洁明了,插图色彩亮丽,图文并茂,并在多处以图代文或用图设疑,只问不答,给学生以无限思维的余地。课后设计“阅读与思考”、“想一想、做一做”等辅助栏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邓云茵 《江西教育》2004,(24):21-21
注重课本资源.积累规范语言。入选小学课本的范文及课外读物.都是经过名家筛选所确定的,文质兼美.读来琅琅上口.思之余味无穷,具有极强的品读性和欣赏性.包含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好典范。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本资源.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式是我们脑中对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储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背景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新的输入信息与储存在脑中的原有相关信息相罩作用的过程。影响听力理解的先存知识即图式主要包括语言图式与内容图式。本文阐述了图武理论与听力理解的关系以及如何以图武理论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图像按其性质分为仿真图、示意图和反映知识结构知识联系的表式三类,按其使用形式有挂图、板图、课本插图和电视电影等。具体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它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等不可缺少的教学材料或教学手段。在运用图像进行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图像的制作、选择、使用到如何展示都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一些现象:有的懒动手,知识记不牢;有的概念记得住,方程式写得出,但不会解题;有的面对繁多的化学知识,不知该如何复习……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呢?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知识思维导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的条理化,把被动的记忆转化为主动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以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为例,谈谈建立思维导图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自然科学》(1991年第1版)以插图直观形象、文图并茂、动静结合、情趣相映而深受全省初中师生的喜爱。示意说明图、演变过程图、相互关系图、科学史料图、现代科技图、实验操作图、仪器实物图、特写镜头图、结构原理图等形式多样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指导学生阅读等方面都有着用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对抽象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更有激发兴趣、启动思维、深化情感的作用。《自然科学》第一册课本中有150幅插图,如何发挥插图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课本插图,陶冶学生美感。社会课本与其他课本比较,有一个特点,即在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几幅插图,并且插图的种类很多,有背景图,设问图,照片,平面图,小插图等,还有信封,存折,表格等。  相似文献   

17.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课本上的习题大都是为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而设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课本,钻研课本习题,借题发挥,提供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索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几何第二册题为例,加以阐述。   原题:如图 1, 点 C为 AB上一点, △ ACM、△ CBN都是 等边三角形。求证: AN=BM。   对于该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满足于把题目解出来,而且应向更深层次探索。   一、通过变更题目条件进行探索   探索一:如图 2, 已知条件稍加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军 《教育艺术》2008,(11):44-44
历史插图是教学的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本插图和教师搜集、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以图为主结合语言演示,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遐想,将比较抽象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具体起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课本插图,陶冶学生美感。社会课本与其他课本比较,有一个特点,即在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几幅插图,并且插图的种类很多,有背景图、设问图、照片、平面图、小插图等,还有信封、存折、表格等。这些图片比课文讲述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物、实物、场所和历史事件的主要情节,了解祖国的疆域、资源及各省的分布情况和现今社会的基本状况,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教师千万不要把这些图看作是课文的附属品,而应把它们提到视觉教材的地位来对待。如《多山的国家》中“山地多宝藏”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复习之我见史仲文一、必须抓好课本课本所选篇目一般都比较规范,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在编排顺序、篇目归类、知识连贯等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应该说是编得较好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决不应该丢开课本自行其是,不适当地去加深加宽复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