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舆论与外交关系的现实纠结,自由主义者认为,缺少公众舆论的参与,任何自我称义的外交都无法真正代表最大多数公众的利益,所谓的国家利益最终必须体现在人民的利益上;现实主义者认为,公众舆论无知冲动、缺乏理性,国务活动家应该不顾或者至少尽量减少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冯杰 《青年记者》2017,(18):26-27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①近年来,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多元化,公众的政策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对政府的公共政策提出不同诉求,甚至要求变革,形成了压力模式.②藉此压力,公众希望对政府产生不确定的、紧迫的危机效果,影响政策走向.网络舆论危机成为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与政府开展对话非常规而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界定与广播电视规制——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利益是广电媒介政府规制的正当 性所在。规制目的是为了调和产业利益与公共利 益之矛盾。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渗透在规范传播产 业的所有法规和政策中,它的关系范围涉及媒 介、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尤其是在政经制 度框架里,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表达机会的公平 性。但是,在规制实践中,公共利益概念具有模 糊性和功利性,常常被各种势力利用来合法化其 自身利益。而且,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由 于媒介企业与公众之间组织资源的不平衡,公共 利益本身往往不能公平地表达。这一直是广电媒 介政府规制的症结所在。本文以美国为例,解析 公共利益与广电媒介规制的复杂关系,意在提醒 人们关注媒介规制的公共利益本体。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的私权性、专有性决定著作权法制是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为核心;图书馆是社会公众(读者)的著作权利益代表机构,为了维护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和公共利益,与著作权人产生权益对峙、冲撞。由于图书馆具有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利益的特性,又使得著作权利益的冲撞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5.
华露艳 《新闻传播》2009,(10):21-21
新闻自由广义上指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等接受和发布新闻的权利.本文讨论的新闻自由主要集中在媒体所享有的新闻自由,并讨论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在进行采访、报道活动的时候,所享有的新闻自由的权利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媒体的新闻自由从来不是新闻媒体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具有满足公众知情权、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稳定、政治民主和谐发展等社会意义.地方媒体是当地的舆论中心,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把公众利益放到首位;要给本地民众以希望,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温暖.当地媒体要积极争取外地媒体特别是邻近地方兄弟媒体的支持和帮助,除了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更要与他们协商一致,明确目标,共同策划,共同努力,以化解危机,进而展示本地,甚至还可借机赢取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平衡著作权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职能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拥有提高公众素质、开发信息资源、传播文化、促进文艺和科技进步的公益性功能.图书馆采购作品,回报作者;传播作品,丰富著作权人收益、保证公众作品使用;守望作品公有领域,确保公共利益.因此,图书馆在维系著作权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均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在华跨国公司间或发生产品或者经营方面的危机,一批在华跨国公司遭遇危机事件而“落马”。媒体报道连篇累牍,当事的跨国公司忙于危机处理,动用一切公关手段维护着公司声誉。作为企业,正确处理危机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在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到平衡;如果无法找到,那么是企业利益还是社会责任优先?而对于媒体而言,他们代表的是公众利益,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9.
处在公有领域的绝版文本具有极大价值.数字化方便了绝版文本的存储,增强了绝版文本的可用性,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和经济发展,使得绝版文本的有效利用具备了技术条件.绝版文本数字版本的市场利用机制存在缺陷,用户市场机制难以适应大规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市场机制存在无法实现可持续的数字化生产.为充分利用绝版文本,避免市场失败,加强数字版本后续利用中的权益保护,应当赋予数字版本生产者有限排他的公开传播权,实现绝版文本原始版本存储者、数字版本生产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乐俊刚 《中国出版》2013,(10):55-57
数字版权管理(DRM)及其法律保护在强化版权人权利保护的同时亦挤压了公众合理使用的空间,影响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化解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的冲突,需要从技术创新、法律完善等多个途径入手,以实现数字时代版权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的进步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公共利益视为人类对社会状态下自我与他我关系协调的理性思考的结果。新闻传播活动中公共利益原则要真正形成并发挥作用,有赖于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公众的形成:只有理性而积极互动的公众才有资格定义何谓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公共利益;新闻传播活动中涉及公共利益的决定的执行过程,须接受公众的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12.
媒介、通讯、技术融合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凸显,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批判地考察了媒介融合的三位一体化,这种模式通过商业利益与媒介寡头的结合,引发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媒介权力成为传播交换的资源,进而助长了媒介与政治、商业和技术的垄断性联结;媒介逐渐背离了公众利益,背离公众利益的媒介成为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工具。研究认为,要改变这种负面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规则,创造信息流通的公共性,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巩固执政党地位,就需要执政党调适自身功能,将重点放到对社会大众利益的倾听、分析、代表和对公共利益的提取上,而实现这些功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强化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展开全方位沟通。执政党需要转变与公众沟通的话语系统,要变文件体、讲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待公众利益,是现代社会组织运营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决定着组织运营的方向,同时又是一个尺度,衡量着组织发展的社会成就。媒体作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和代言人,其对公众利益的基本态度和信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公众利益的捍卫行  相似文献   

15.
Public Interest一词可译为“公共利益”,也可译为“公众兴趣”.在媒体市场化环境中,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都存在,如何平衡这两种利益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区分这两个概念与对受众的认识有关,受众是公众还是个人不仅决定了Public,同时也决定了interests的性质.在消费者权利得到充分肯定的市场社会中,媒体很容易陷入公共利益与公众兴趣的纠缠之中,因此,对这两个概念的厘清在目前中国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钉子户的个体抗争到京城出租车的行业群体维权,再到更大范围的厦门PX的公民表达,我们在学习理性的维权——对自身个体的权利维护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在当代中国,公共利益有时遭到广泛而严重的侵害,但多数时候却是公共利益无人维护。人们经常会因此而思考,中国怎么啦?或者中国人怎么啦?公共利益的显著特征是,利益的主体是公众,也即数量较大而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一群人。公共利益遭到侵害,也就是意味着,众多个体的权利和利益遭到侵害。很多人期望,这些权利和利益遭到侵害的个体应当起而抗争,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深度访谈法,以湖南公共文旅云项目为例,探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职责,提出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包括:政府保护公共利益与社会资本追求私人利益间的冲突,公共文化机构实现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追求经济效益间的冲突,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均等供给与公众差异化需求间的冲突,政府考核、公众监督与社会资本利益间的冲突。化解冲突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齐下,协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加强公私合作意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需求调研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PPP 项目监督评估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8.
禄秦剑 《今传媒》2012,(8):55-57
通过分析广告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平衡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寻求媒体发展中,如何摆脱经济利益对传媒报道的束缚,保持报道的独立性,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反映公众意志,同时树立媒体良好形象,以品牌魅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9.
陈迎 《新闻爱好者》2011,(19):38-40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利益与价值上的差异和冲突。本文认为,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应确立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优先保护隐私权的原则,同时还要从加强新闻业的自律机制,提高公众的隐私权意识等方面入手,协调二者关系,实现两种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市场经济以利益的追逐为根本目标,只能带来少量经济利益甚至不能带来利润收获的文化传播自然也就无法显示出它的诱惑力,因此出现了传统的名著和价值观念少有顾及和关注的状况。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加深,并直接体现在对中国大众文化传播的诱导上。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世界的西方化”。“世界的西方化”大量通过大众传播途径四散开来,其诱导核心是创造了一大批模仿西方大众文化生产创作的大众文化生产者。他们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