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张媛 《新闻世界》2014,(7):179-180
本文主要论述了草根阶层危机传播中网络舆论的演变机制:伴随网络议题的出现,议题的扩散逐渐形成了网络舆论,而极端化的网络舆论引发了网络暴力的出现,而集体反思的作用却微乎其微。针对这样的矛盾,本文试从公关和教育角度来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4.
张姝  璩静 《中国出版》2012,(20):37-3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技术特征看,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态多样化、交互性和实时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舆论也具有议题设置的平民化及舆论演化蝴蝶效应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应注意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提高各级政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姜楠 《东南传播》2018,(8):78-80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最鲜活而显著的表征便是网络舆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络搭建并给予了公众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在web2.0技术支撑下快速集成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既可以推动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又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危及社会安定.网络舆论的演进是一个以层次为中心的传播过程,而"认知失调"、"信息不对称"、"价值累加"是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成为推动网络舆情演进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界定网络舆论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力求从众多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可变性中寻找导致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网络舆论暴力的基本规律,并尝试构建出网络舆论暴力形成的“龙卷风”模型,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受双方的壁垒被打破,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但随之而来的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生,当某一热点信息出现,网民忽略事实真相而在意情绪价值,网络舆论也会随之产生。当网络舆论的失范行为出现时,容易产生社会冲突,同时对事件主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刘学州案为例,欲探讨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为加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吴永红 《新闻世界》2008,(9):118-119
网络如今已成为公众舆论的“集散地”。而网络信息传播的高度自由和匿名性的特点滋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舆论暴力,“舆论绑架”就是其一。本文主张通过加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自律,保证社会公权的行使与私权保护之间的平衡,达到促进网络信息自由传播的发展,使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网络媒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对促进社会开放、政府透明,营造公正、平等、宽松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冲突性和难控性,这些负面特点,使其舆论放大器作用和舆论暴力倾向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暴力是现今网络健康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张显侵权案的发生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界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的危害,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促使网络舆论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的态势。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论述网络舆论形成及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6.
在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之后,一些不当的涉恐网络舆论扩大了社会恐慌,危害社会秩序。只有利用现代法治规则认识和规制涉恐舆论的传播活动,完善涉恐网络舆论的法律监管制度,才能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赵娟 《新闻世界》2010,(12):120-121
近年来,随着危机事件频发,网络在危机传播与危机解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舆论的作用不可小觑,但网络舆论也存在着“失范”现象。本文主要对危机传播中网络舆论的优势与失范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危机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 《新闻世界》2011,(3):78-79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舆论形成中重要的一个平台,尤其是网络社区在舆论传播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网络社区的含义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网络社区舆论的形成、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以期更好地利用网络社区这一平台,为正确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一川 《青年记者》2021,(4):111-112
本文通过对圈层传播趣缘性、闭合性、团结性特点的分析,认为圈层传播中的舆论治理在舆论阵地占领、谣言管控处置、网络暴力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当增强主流舆论趣味性、引导力、监管力,不断提升舆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产生、形成、传播的场所与环境,归纳了网络舆论场理论的演变过程,力图通过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舆论波"和"蝴蝶效应"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