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吴婷 《新闻世界》2011,(9):274-276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蕴含着传播思想的言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对传播主体的分析重视传播者的自律;传播内容上,注重信息选择的“把门人”意识;传播渠道上,文化典籍是教化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体;传播对象上,树立了强烈的受众意识;传播效果上,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儒家的传播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礼”而展开的。探寻《论语》中传播思想的魅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仁兴 《今传媒》2013,(6):142-143
纵观中国古代传播史,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诸子就实践了丰富的传播活动,积累了多样的传播方式。他们积极游说诸侯,为人际传播;办学授徒,为教育传播;著书立说,为大众传播。多样的传播活动不仅为中华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功能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如教化传播与稳定政权的关系、传播技巧、传播的双面效应等等。综而观之,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子的传播思想,不仅富有创造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论语》当中,选取涉及传播的、有代表性的《论语》原文进行分析,探寻孔子的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儒家的传播活动多是“道德教化“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抛开儒家思想上的传播优势不讲,其成功的传播策略也值得认真研究。为了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论语》要求传播者必须是“仁人君子“,因为“己身正,不令而行“。在传播的叙事策略上,《论语》提出了“述而不作“的传播立场;在对受众的把握上,提出“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求“对中人以上,  相似文献   

6.
王丽滨 《今传媒》2016,(11):163-164
"国学"核心思想是儒家文化,其中"天人合一""中庸"的思想,"自强不息""重义轻利"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的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字作为汉语言文字符号系统,显示出大量文化信息反映中国的儒家文化,汉字的书法字形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汉字用于计算机最适合语音控制更适于传播,汉语反映出的文化思维速度和西方迥然不同,在传播国学时充分彰显出汉语的软实力,展示出"和平崛起"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8.
陈邵桂 《当代传播》2011,(2):111-112,115
<民报>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同时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历史证明,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媒体才能引领社会思潮.<民报>以其广泛的影响,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博,古之人谓之"渊",谓之"大",亦谓之"藏"。所谓"博物",即在众物灵秀之间,淘藏得优品。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先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童书是构筑儿童文化的重要元素,更是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本文基于传播游戏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市场"盈余"状态下童书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反思,提出新传播环境下童书出版要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需要在童书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建设"文化符号"和"主题思想"的"嬉"性表达路径,从而使童书的文化传播过程与儿童阅读的游戏性过程相统一.借由"嬉"性表达路径,指出童书文化教育功能应走向由"教化"向"游戏"的童书文化教育形式创新、由"形式"到"内容"的双重文化体验创新,以使童书出版更好地服务于弘扬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等具体任务,提高我国童书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和对儿童的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在一般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深度解析该思想,通过分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关系、文化消费市场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以文化消费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该思想具体谈论了对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思考,提出了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维下构建文化创新消费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郭蓉 《新闻前哨》2022,(8):76-78
"礼"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同时它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界域秩序贯穿各个层面,也深刻影响了古代传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结构."身"—"家"—"国"三者同构,自身的克己复礼的内向传播取向,家族鲜明的"亲亲"特征及进入国家层面的"夷夏之辨"排外思想,形成层层的信息过滤,华夏传播的内敛性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深刻的历史烙印使我们如...  相似文献   

13.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播"全球化" 文化传播全球化从一开始就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的不平等条件下进行的,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方面自然处于劣势,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中国出版业首先要接受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6.
徐莹 《新闻采编》2009,(5):17-19
在建设本民族思想文化理论的今天,中国古代传播思想的丰富与智慧,使人们感到有必要以今人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传播思想进行发掘和扬弃。中国传统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大多蕴含于对政治传播和传播伦理两方面传播思想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一部著作。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但"孝"的表达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总而言之,立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永远值得被推崇。  相似文献   

18.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9.
"东学西渐"的深层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汉英双解》(以下简称《双解》),以现代阐释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近年来对《论语》的跨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元典文化输出为目的,最终形成了一部有特点的汉英双语著作。我国著名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先生为书作序。  相似文献   

20.
从政府对传媒的管制看中国古代禁书──中国古代禁书专题研究之一师曾志文化典籍作为宣传思想、传播民意的一种舆论工具,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漫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战乱频繁、朝代更迭,但是对文化典籍从总体上还是形成了较严密、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