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三字课[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者之。”对曰:“君不闻大鱼  相似文献   

2.
背客吃饭     
有客在外,而主人潜入吃饭者,客大声曰:“好一座厅堂,可惜许多梁柱,都蛀坏了。”主人忙出曰:“在哪里?”客曰:“他在里面吃,外面如何知道?”  相似文献   

3.
靖郭君将城薛 ,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③ !”齐人有请者 ,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④ 。益一言 ⑤,臣请烹⑥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 ⑦,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曰 :“客有于此⑧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 :“亡⑨ ,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海大鱼乎 ?网不能止 ,钩不能牵 ,荡而失水⑩ ,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 ,奚以薛为 ?失齐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犹之无益也。”君曰 :“善。”乃辍城薛。注 :①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据记载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 32 1 ) ,齐王封田婴于薛 ,…  相似文献   

4.
猫号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相似文献   

5.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有这么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收之,曰:“诺”对这段文字中的两次答问“客无好也”“客无能也”,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上发表的《(冯谖客孟尝君)导读》一文中认为是冯谖自述。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在此与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商榷. 其一,冯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寄食孟尝君门下,我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引述的  相似文献   

6.
大眼     
主人自食大鱼,却烹小鱼供宾,误遗大鱼眼珠于盘,为客所觉,因戏言:“欲求鱼种,归蓄之池。”主谦曰:“此小鱼耳,有何足取。”客曰:“鱼虽小,难得这双大眼睛。”明·冯梦龙《广笑府》  相似文献   

7.
不留客远客来久坐,主家鸡鸭满庭,乃辞以家中乏物,不敢留饭。客即借刀,欲杀己所乘马寄餐。主曰:“公如何回去?”客曰:“凭公于鸡鸭中借一只,我骑去便了。” (明·浮白主人《笑林》) 【解说】短短七十来个字,却活画出了一主一客两个人的形象。主人吝啬得出奇,鸡鸭满庭,却说家中没有吃的,不能留客人用餐。客人则颇有些幽默感,要借刀杀自己的马来吃。他当然不是真的要杀马,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列,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谢客也,为君之言失失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  相似文献   

9.
画犬马难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客何为者”是什么意思?就我所见到古文译注本和古汉语读本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是“你是干什么的”,其语义重心是“干什么”而不是“谁”或“干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下面试作点辨证,并以此求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 偶读清人金石诚编撰的笑话集《笑得好》,抿嘴窃笑之余,觉得有些故事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有一则写“醉猴”的就颇妙,它是这样说的:“有人买一猴,将衣帽与之穿戴,教习跪拜,颇似人形。一日,设酒宴客,令其行礼,甚可爱。众客以酒赏之,猴饮,大醉,脱去衣帽,满地打滚。众客笑曰:‘这猢狲不吃酒时还象个人形,吃下酒去就不象个人了!’”“众客”的话虽是见啥说啥,实实在在,却正  相似文献   

12.
《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齐策》 ,文章写了冯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地位的事。虽按时序写来 ,却波澜层出 ,引人入胜 ,充分表现了冯谖非凡出奇的远见与才能 ,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的奇特风采 ,真可谓一篇传写奇人的妙文。文章起笔写冯谖请托于孟尝君门下 ,因曰“无好”、“无能” ,孟尝君“笑而受之”。孟尝君是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 ,三千门客中 ,如此“无好”、“无能”者还属少见。冯谖曰“无好”于收留自然有利 ,而“无能”的话来日在众门客中又何以立足呢 ?曰“无好”、“无能”是真是假 ,还是别有他谋 ?首段…  相似文献   

13.
冬瓜明目     
有人延(延请)师教其子,而馆餐殊菲,顿顿冬瓜而已。师语主人曰:“君颇嗜冬瓜乎?”主人曰:“然。其味固美,且有明目之功。”一日,主人至馆中,师凭楼窗眺望,若不见者。主人自后呼之,乃谢(道歉)曰:“适(刚才)在此看都城演戏,遂失迎迓(迎接)。”主人讶曰:“都城演戏,此岂得见?”师曰  相似文献   

14.
[原文] 昔者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②。”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元顾弟子曰:“门下③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④。”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下⑤,而航在一汜(6)。使善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7)有伎(8)能之士。 (摘自《淮南子·道应训》) 【训练】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人而无能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 B.而航在一汜 C.一呼而航来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下列句…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其中有一段主客对话的内容: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试验修订本高语一册63页)“问之客曰”四字,原必修本作“问之”,估计是版本有异。近翻阅诸祖狄《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其上册507页  相似文献   

16.
《唐阙史》载:“唐咸通中,俳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谊讽喻,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褒衣博带,摄斋以升座,自称三教论衡。偶坐者问曰:‘既言含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有夫有儿,非妇人而何?’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是何人?’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谕,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若非妇人,何患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曰:‘文宣王(即孔子——笔者)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若非妇人,待嫁奚何?’上意极欢,宠锡颇厚。”  相似文献   

17.
国都即一国之首都。先秦文献中,国都常简称为“国”。如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此句中的“国”即指楚国国都“郢”。  相似文献   

18.
节选文段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①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②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③,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相似文献   

19.
目前,网络已进入“客文化”时代,而“客”可以说是继“吧”(话吧、说吧、聊吧……)之后又一构词能力颇活跃的后缀。现列出些许与大家共享。博客:网络“Blog”(博客)这一名称,最早由JornBarger在1997  相似文献   

20.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