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特殊的礼物     
武黎蕾 《教育文汇》2013,(20):26-26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写留言,传来一声“报告”。我没顾得上抬头,习惯性地说了声“进来”,边写边不经意地问:“有什么事吗?”他没有回答。我一抬头,是小调皮A同学。他低着头,搓着手,好像不好意思说出来。我追问道:“怎么啦?”他紧张地看着我,挺直了身子像下了好大决心似的,半晌才说:“班主任,我想向您要个礼物。”我笑着问:“你想让老师送什么礼物,可别太贵啦!”  相似文献   

2.
卢丽梅 《班主任》2010,(1):39-39
一次,一个女生神色慌张地向班主任反映,有人在她的语文书里塞了一条虫子。班主任仔细一看,女生的书桌上果然有一条绿虫在蠕动。他问是谁干的,女生嗫嚅着说好像是后排的小丁。他问小丁:“是你吗?”小丁立刻瞪着眼睛大嚷起来:“谁说是我干的?  相似文献   

3.
哈哈哈     
幼儿园里,老师问:“张臻你几岁了?”张臻歪歪头转转眼珠想了想说:“我三岁了!”老师问:“那明年几岁呀?”张臻:“两岁。”老师接着问:“后年呢?”张臻:“后年一岁。”他好像发觉了不对劲,用双手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地说。老师问:“张臻你属什么?”张臻:“我属猴!”  相似文献   

4.
老师的提问     
我们小学的班主任曲老师,酷似《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老师。每日到校,总要我们整整齐齐坐好,抑扬顿挫地问:“昨天放学回家,有没有问父母辛苦?有没有做家务?作业做完了吗?今天有没有笑着和父母再见……”  相似文献   

5.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10,(11):54-55
“孩子脸上长有白斑”“他经常说肚子疼”“他怎么吃都不胖”……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心,家长忐忑不安地问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查查蛔虫?”确实.我们小时候可是要定期吃驱虫药的.现在怎么好像没有这一项了?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日午休,小A正与同学闲聊,班主任来教室看到地上挺脏,因小A离得较近,于是说:“小A,你把地扫扫。”小A兴头被打断,不太高兴,但见是班主任,便很和气地说:“今天不是我值日。”班主任有些生气:“不是你值日,就不能扫扫地吗?”小A当没听见一样继续闲聊。班主任很恼火,拿起筹帚走到小人面前:“不是你值日,我也要你扫。”小A也火了起来:“凭什么‘!该我干的活,我一点不少干,不该我干的,我一点儿也不多做。”班主任气得眼冒金星:“好!小A,你记住,从今以后;选优秀团员、评三好学生这些事没你的份。”本来小A…  相似文献   

7.
儿子的班主任生病住院了,我问他:“老师稿了,你们同学有没有哭啊?你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看老师呢?”儿子很冷淡地说:“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去,我是不想去的,我只知道现在的代课老师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8.
马永清 《内蒙古教育》2003,(2):39-39,46
提问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熟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师生寒暄式。问题设计得极其肤浅,甚至根本没有设计。“是不是?”“是。”“对不对?”“对。”“好不好?”“好。”就好像师生见了面以后的寒暄:“吃了饭没有?”“身体怎么样?”“父母亲可好?”这种互相客套的寒暄问答没有任何意义。目瞪口呆式。有一位教师讲绝句《回乡偶书》中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他突然问学生:“诗中为什么用鬓毛而不用头发呢?”问得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答。其实教师自己也没有准…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提问     
我们小学的班主任曲老师,酷似《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老师。每日到校,总要我们整整齐齐坐好,然后抑扬顿挫地问“:昨天放学回家,有没有问候父母辛苦?有没有做家务?作业做完了吗?今天有没有笑着和父母道再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5,(9):44-44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2.
杜卫 《中国德育》2012,(13):60-60
问:“减负”问题喊了好多年了,但总体上是没有减下来,有的地方虽然减了,但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好像这个问题“无解”,究竟症结何在?  相似文献   

13.
管洪芬 《家长》2013,(6):41-41
吃过晚饭,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女儿笑着跑过来,说:“妈妈,马上就是儿童节了!” “嗯,对。”我已经猜到女儿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还是故作惊奇地问,“怎么了?” 女儿挠着头,俏皮地问我:“妈妈,那您会带我出去玩儿,然后吃好吃的,还送给我礼物,对吗?” 我听了心里不免惭愧,印象里,女儿长这么大,我好像没有特意地为她过过一个儿童节。,以前,我总认为女儿小,什么也不懂,但此时听孩子问起,我突然想,女儿大了,是该出去见识见识了,如果能趁着这样一个节日带孩子到处看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4.
快乐岛     
虚惊 课堂上,小明睡觉了。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小明惊惶失措。老师问:“小明,是不是昨晚熬夜看世界杯了?” 小明诚恳地认错道:“是的,今后不再看了。”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急切地问道:“南斯拉夫和德国队谁赢了?” 老师不识牛 金虎放学回家,说老师太差劲儿。 妈妈问:“有什么理由说老师呢?” 金虎说:“老师连牛都不认识!” 妈妈问:“不可能吧?” 金虎说:“怎么不可能?今天我画了一头牛,老师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而”是什么 老师说了一条谚语:“猫在老鼠眼里是老虎,而在雪…  相似文献   

15.
兔子系列     
一天,.一只兔子来到了一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老板摇摇头:没有。”兔子听完就“嗖”地跑了。第二天兔子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老板生气地摇摇头:“没有。”  相似文献   

16.
叶傅 《小学生》2007,(2):69-71
开学后的一个中午,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她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这引起了班中同学的高度注意,有“高乐高”之称的高佳早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跑过去问个究竟:“阿姨,你找谁?”那人恋恋不舍地从教室某个位置收回目光,问道:“小同学,你们班主任在吗?这学期是不是转来一个叫‘咪咪’的学生?”还没等“高乐高”回答,“包打听”——王超已带着班主任老师过来。“这位家长,你有事吗?”老师见她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就把她带入办公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课,走进教室后,听到教室内有小鸭的叫声。当时这位教师没有生气,也没有命令学生把小鸭交出来。她用亲切的口吻说:“我好像听见有只小鸭在叫,这小鸭在哪位同学那里?能告诉我吗?”结果一个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小鸭在我这……”老师说:“你把小鸭拿上来给同学们看看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然后把小鸭放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这只小鸭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我们这节作文课就写这只小鸭。”就这样一节即兴作文课就开始了。事后,这位…  相似文献   

18.
初撰写教案的年轻教师,往往心中没谱,不知自己即将定稿的教案是否“过得去”,去请教别人么,有时又有诸多不便,这就需要一种自省力。在此提出“小学语文教案撰写十自问”与诸君商榷。一问:大致符合该文体的“教法”了没有?二问:符合大纲“教学总要求”了没有?三问:找准了该课文的“重难点”没有?四问:突出该年段“训练重点”了没有?五问:穿插了灵活而求实效的“读”没有?六问:注意“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没有?七问:贯彻了“精讲”、“巧练”原则了没有?八问:注重“教法”与“学法”了没有?九问:寓“思想教育”于…  相似文献   

19.
江珊 《课外阅读》2009,(16):6-6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张红 《班主任》2010,(11):11-12
遇上一个好班主任,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成为一个好班主任,往往也是广大班主任们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好”,其含义却比较笼统,这就使得好班主任的形象如同中国的山水写意画,是一种朦胧而优美的境界,但因为缺乏写实风格,所以并没有标准可循。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班主任才算是好班主任?换言之,好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