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意原则是互联网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它直接制约着用户数据隐私的保障限度。《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需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通过对冲突利益的平衡,以基础法的形式阐明和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适用标准。同意原则反映了信息主体对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的自我治理,体现了主体对自身道德权利的享有和个人自治的实施。它不仅包括对一般个人信息处理默示授权的弱同意,而且包含对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明示授权的强同意。此外,同意原则在网络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适用还受到公共利益、“合法、正当、必要与诚信原则”和信息公开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大量关于儿童的图片或视频被成人(尤其是父母)发布到网络上供人们观看,网络晒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尽管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保护个人隐私,但孩子的隐私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与重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晒娃背后折射出的儿童隐私泄露问题逐渐引发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3.
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儿童权利保护的主阵地,父母则是儿童权利保护的主生力军。但是现实中,父母却扮演着“侵害”儿童权利的角色,在父母对自身利益及价值标准的选择中,儿童权利往往成了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我国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经历了从原则性规定到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从部门规章到法律的演进过程。随着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逐渐清晰,其中的实质性规定也开始面临诸多争议。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关于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我国应注重保障儿童的自主权,采取双重同意模式,以义务教育阶段代替年龄界限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准,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权利边界,建立监护人同意验证机制和禁止范围逐步缩减的用户画像限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发展过渡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青少年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舍弃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们已不像儿童那样对父母顺从、听话,亲子冲突在这一时期变得前所未有地显著。国外有学者称少年期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疾风暴雨期”。本文从亲子冲突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亲子冲突,使亲子关系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能为高校学生工作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供权威的遵循与指引。然而,其在适用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为在学生信息的收集范围等方面与惯常实践相冲突,“取得个人的同意”合法性处理规则将影响行政效率,以及学生选择“不同意”将迫使工作陷入僵局。法律的运行有一个适应和协调的过程,应结合高校学工实际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学生工作的有机衔接:第一是思想贯通,充分认识保护权益与促进利用的辩证关系;第二是规则落实,应限缩信息收集范围、完善敏感个人信息制度、修补安全制度漏洞,同时设立一次性同意制度、自动化决策制度、信息权利保障制度;第三是行为融入,包括多做告知工作、多做留痕管理、践行“两个最小”以及善用“去标识化”。  相似文献   

7.
许铁梅 《早期教育》2011,(10):12-15
亲子冲突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上的过度对立或不一致。幼儿家庭中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与家长的规范、约束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和不平衡;幼儿的行为习惯与家长或社会的要求不一致;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解决幼儿阶段亲子冲突的相关策略主要有:正确的教养方式可以减少与化解亲子冲突;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有效减少与解决亲子冲突。  相似文献   

8.
保护个人信息是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更好地尊重公民人格,保护公民的私生活。信息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在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相协调。本罪的个人信息应限定为与公民私生活相关,并与公共利益、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不相涉的信息,个人信息不限于隐私。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违背公民合理期待,把合法占有的个人信息,未经公民同意或推定的同意提供给他人,侵犯公民私生活,就构成本罪规定的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民法典》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权益层级问题与个人信息权的民法属性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权利人”理论所奉行的自主性内在理由,以及民事权利在制度层面上的“权利独立性”检验标准,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权利,在实质上、形式上都能够得到证成。人格权理论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解决个人信息财产利益保护的问题,将个人信息权认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最为合适。司法解释与实践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向精细化迈进,构建具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亲子互动研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父母冲突作为考察亲子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父母冲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父母冲突对儿童的影响。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与父母冲突的研究。因此,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入手探讨亲子冲突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并有效促进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作为“第一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不同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都有不同影响,包括亲子依恋、亲子冲突、亲子亲合等.父母和子女自身的特征均会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此外,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能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  相似文献   

12.
教师文化既是教师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反映,也是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所倡导的合作文化与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专业为本”与“以人为本”、集体行动和个体专业自主、团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教学的“公开”性与“隐密”性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这种冲突既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阻力。正确理解两者关系,在两种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建构真正的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雅 《父母必读》2023,(S2):54-57
<正>智能化儿童设备的大量介入成为新潮流,同时也在影响着亲子关系。研究表明,智能化儿童陪护设备会影响亲子互动质量。因此,我们提倡通过提高父母的陪伴意识和质量,来降低孩子对于智能设备的依赖。当各种数字智能陪娃设备“入侵”家庭时,亲子依恋关系会受影响吗?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有所改变吗?父母又应该如何平衡呢?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上承载着人格利益,同时也具有信息流通的功能,因此,《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作为一项人格法益进行保护,未对其进行赋权。过于绝对化个人信息权益会使其丧失信息流通属性,个人信息不同于隐私与数据,个人信息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将其置于公法还是私法之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从属性上看,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利益与信息流通功能,是带有公法性质的一种新型的民事权益。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以私法保护为主、公法保护作为兜底方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保持人格利益保护与信息流通功能之间的平衡,在保护重要民事权益优先的同时,采取去标识化处理和合理使用的方式防止权利滥用;置于《民法典》中“人格权禁令”则架起了公法与私法保护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亲子互动研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父母冲突作为考察亲子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父母冲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父母冲突对儿童的影响。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与父母冲突的研究。因此,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入手探讨亲子冲突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并有效促进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主体物质生活、道德观念以及心理需求的变化,一种新的法权要求——个人信息权利呼之欲出。个人信息权利的根本价值在于保护个人认为应当保守的信息利益,保卫权利主体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在此意义上的精神安宁。捍卫财产利益的个人信息权利不可等同于财产权,恰恰由于其完备的人格权特质以及法理根源,个人信息权利应该属于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  相似文献   

17.
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上进行保护、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亲权的行使应坚持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和父母共同行使的原则,父母在行使亲权时的冲突,应区分不同的情况,从保护子女利益的角度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8.
有亲子冲突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是儿童中处境较为不利的群体,研究他们的特点,并对其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亲子儿童在本研究中的流行率为8%,男女比例128:65。亲子冲突儿童中男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阶段的亲子冲突儿童比例显著高于初中。亲子冲突儿童的积极情绪水平包括生活满意度、学生幸福感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亲子冲突儿童的消极情绪水平包括孤独感、抑郁、焦虑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父母的信任与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教养方式(独裁)、教养方式(纵容)、亲子关系(情感)、家庭生活事件数量对儿童的亲子冲突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近百年的亲子人身关系立法改革中,日本、瑞士、德国等10多部民法典主要剔除了歧视非婚生子女的内容,重构亲子关系范式;父母子女间身份关系的成立是彼此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人格平等和人权保障是推进该领域法律变化的主因,保护儿童利益是其不变的核心。辅助生殖技术正在并将长期助力人类生育模式的科技性演变,约定俗成的父母身份认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必要在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下,探索亲子关系确认理论的本土化,增设亲子关系确认制度,实现既尊重成人婚姻自由又保护儿童权利的规则体系,以适应于变迁中的中国家庭。  相似文献   

20.
亲子冲突是指亲子双方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既体现了双方目标的不一致,同时双方也知觉到了这种不一致,并且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阐述的是在文化学视野中亲子冲突的具体表现、可能原因,最后给出解决亲子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