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大学生在就业恐惧和就业不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过度保护和父母惩罚严厉对就业焦虑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3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安全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有显著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对安全感的回归作用显著,父亲情感温暖、父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对安全感的回归系数显著。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母亲偏爱的回归系数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和过度保护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过度保护Ⅵ)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影响依恋回避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惩罚、严厉Ⅱ;拒绝、否认Ⅲ),影响依恋焦虑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拒绝、否认Ⅲ;偏爱被试Ⅴ)和父亲因子(偏爱被试Ⅳ;过度保护Ⅵ)。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成人依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修订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人格的精神质与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2)内外向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3)神经质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显著正相关;(4)掩饰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否认正向预测精神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内外向,父亲过度保护对内外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神经质,父亲过度保护正向预测神经质。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ASQU)对195名某大学学生进行测查,发现:(1)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上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各因子男女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上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上均达显著水平;在惩罚严厉、关爱被试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2)男女在正性、负性事件的整体维度上的归因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正性、负性事件的各个维度上的归因城镇与农村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3)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武汉四所高校3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性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其性心理健康相关;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存在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情绪稳定性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商洛学院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大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偏爱、母亲的偏爱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的偏爱、严厉的惩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法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简易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简易应对方式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比较分析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边缘青少年的L分显著地低于犯罪青少年,在N、E、P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边缘青少年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犯罪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在过度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小学生行为问题问卷,调查了兰州市某小学94名学生及家长,对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当代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更多,过度保护减少;(2)当代母亲拒绝保护增加、惩罚严厉程度高于以前;(3)在男孩和女孩维度上社交能力明显提高;(4)积极的教养方式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增加小学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对 1 87名初中生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威廉斯创造情意测验 ,结果表明 :在创造个性方面 ,初中生的优势创造个性是挑战性 ,劣势创造个性是想象力 ;女生的创造性人格明显优于男生 ;初一被试好奇心明显优于初二被试。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教养方式 ,被试都认为情感温暖维度出现频率最高 ,惩罚、严厉最低 ;认为母亲给了更多情感的温暖 ,而父亲更为严厉 ;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认为父亲对于自己有过多的拒绝和否认、母亲对自己过于严厉 ;父母教养方式没有因为被试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上 ,总的来说 ,父母的情感温暖有利于创造个性的良好发展 ,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消极维度则不利于创造个性的发展 ,不过 ,以上消极维度视其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而对创造个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幼专249名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幼专新生在总体上感受到较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及总分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情绪状态适应与交往适应要好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学校适应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与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以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母亲部分与大学生领导能力量表为工具,以615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特点及母亲教养方式和大学生领导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领导力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对大学生领导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领导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民营企业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58名中学生(其中352名被试的父亲和239名被试的母亲为民营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家父亲和母亲最常使用的教养方式都是"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即民营企业家父亲使用"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的频度不如民营企业家母亲,而使用"惩罚、严厉"教养方式的频度则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家母亲.(2)不同职业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家父亲和母亲比其他职业父亲和母亲更多使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比知识分子职业的父亲和母亲更少使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3)随着子女从初中进入高中,民营企业家父亲使用"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教养方式都在减弱;(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民营企业家父亲比大学及以上文化的民营企业家父亲更多使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民营企业家父亲比大学文化的民营企业家父亲更多使用"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