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架构、行动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治理手段类型单一、跨域治理联动过程缺失、跨域信息共享碎片化、跨域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而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据此提出优化路径:搭建多主体协商决策机构;推进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搭建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域性绩效考评机制;探索监督问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关系是影响跨域治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呈现并量化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间的关系。认为:跨域协同是协调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多主体间关系的理性选择。在当前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中,省级政府体育部门贡献最大,其他主体呈现非持续的被动参与状态,表现为一种以政府“行政任务驱动”的多主体间协同关系,存在违背“治理”理念、挤占社会力量参与空间,促生主体短期性“寻租”行为、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等局限。提出组建跨行政区划的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联盟,完善多主体跨域协同“激励相容”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疏通多元主体互联渠道,构建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跨域治理联动性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姚利松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891-895+921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体育管理向体育治理跃迁是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的必然,元治理是政府对体育治理更高维度的调控与校准,是形成体育治理体系闭环机制的应有部分;南京都市圈体育协同治理体系包含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2个维度,且在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形势中,其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着差异。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政府主体起着主导作用,且主要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职能定位;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体育各类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则主要以实现共建共享共治为目标。研究证实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体育协同治理,同时都市圈内的行政壁垒如不能很好消除,将会导致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的失效,进而诱发多元主体体育治理体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格局,需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归纳等方法,依据嵌入式治理理论提炼出涵盖能力、制度、关系、资源等四维嵌入要素的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存在跨域治理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制度规范支撑有限,与政府、市场主体的关系尚需理顺,治理资源获取及整合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篮球协会的考察,提出如下实践路径:提升跨域治理专业能力,拓宽组织参与可为空间;完善跨域治理制度设计,保障组织参与有章可循;政府赋权与市场支持相结合,增强组织参与外部推力;加大资源支撑与整合力度,提高组织参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审视我国社区体育治理成效与困境,并探究数字技术驱动社区体育治理创新的价值与路径。价值:从事后响应转向主动前瞻,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联动,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从粗放普适转向精准高效。路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与完善数据决策机制,推动实现主动高效服务;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与跨层级联动平台,推动实现政府组织变革;创新参与机制与搭建协商平台,推动实现多元主体共治;消解技术张力与化解技术风险,推动实现治理手段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完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政府、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多元合作治理体系。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创新"多元合作共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与社团等多主体"协调"治理的关系,形成"开放"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的合作治理理论架构,为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皓  胡萍  吴菲  祝威  宋宇虹 《冰雪运动》2023,(4):33-37+87
冰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打造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是打开发展格局、顺应黑龙江省群众对冰雪运动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黑龙江省冰雪公共体育服务在“十三五”时期依托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多渠道地丰富了冰雪活动供给;劣势在于供需矛盾突出、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多元主体协同格局尚未形成;“十四五”时期,存在政策支持、北京冬奥会历史契机、东北三省区域协同、跨域融合发展等若干机遇;也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和人口结构变动的潜在威胁。对此,提出转变更新治理理念、广泛调动治理主体、有效调整治理结构、健全细化治理机制等相关对策,以期优化黑龙江省冰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快中国冰雪体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供给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供给保障有助于改善现有的民族地区治理格局。文章对少数民族体育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现代化治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从体育文化资本视角出发来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研究认为,现阶段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整体水平滞后、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结构复杂、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成本高、群众权利意识淡薄等问题。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其具有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健康,建构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功能。鉴于此,对少数民族体育提出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科学规划,指出政府与多元主体共建治理,体育与旅游产业理性业态融合等现代化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兴奋剂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体育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通过文献搜集和规范研究方法,阐述体育组织在兴奋剂治理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提出引入协同治理理论优化兴奋剂治理。体育组织在兴奋剂治理中面临地位争议、手段失灵和权利保障的难题。兴奋剂协同治理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利益导向和协同治理机制,并且有助于体育组织完善行业自律、共享治理成果和保障权利实现。因而,需要对体育组织的治理地位和治理体系进行优化。在兴奋剂治理中,体育组织是共识的引导者、协商的中介者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治理体系中要完善体育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行业惩戒手段、优化处罚作出程序、推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是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将韧性治理引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特定场域,对消解传统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机制的粗糙性、脆弱性及碎片化特征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韧性治理理论指导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适用性,界定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内涵,认为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缺乏连接性、服务供给粗糙、治理风险趋于复杂化及治理保障缺乏抗逆性等。研究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机制,设计了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社区体育服务靶向供给、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高效整合各方保障资源的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路径,以期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灵活性及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建议。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是基于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以及各阶层体育需求和参与特征存在的差异而采取的差异性治理方式,分层治理有"因层制宜"的意蕴,有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供非所需"的困境。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的思路包括明确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主体责任、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方式、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协商机制、建立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治理主体结构关系、治理困境、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治理逐步发展到多元主体整合协同治理,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非均衡结构治理发展到均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仍存在治理主体缺位、治理制度缺项、治理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多元治理主体诉求偏好,提出协同多层次农村体育治理结构体系、构建多维度农村体育治理评价体系、完善多主体协同农村体育治理机制等治理路径,实现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展开逻辑检视。县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一元权威"成了供给升级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供给理念上,"全能型"供给定位;财政投入上,事权与财力倒置;供给体系上,"碎片化"导致体系无秩序。据此形成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框架:捋秩序,协同供给主体职能;建机制,协同促进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促进社会主体供给的政策引导机制;抓实效,协同政府绩效评价的内部制衡和市场的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6,(5):47-54
已有的关于体育治理创新的学术研究大多是以一种"应然"面貌呈现,而难以阐释体育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间相互排斥的逻辑悖论和实践困境。本研究从中观视角分析认为:构建多元体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纵向层级化体育行政管理管理部门之间秩序整合机制与横向网络化多元主体之间协调机制的有效衔接问题。研究提出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合作机制路径主要包括:推进"自我革命"和"放权让利"的政府权能重构,通过体育社会组织独立和自主运作来承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让渡出的权利,通过政策供给和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建立起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渠道和机制,通过体育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体参与体育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从制度层面探索美国大众体育治理的特征,旨在为完善我国群众体育治理体系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美国大众体育具有健全的制度治理体系,包括横向联动的社会化多元协同治理体制、有限政府的参与式治理机构、地方政府的联动型治理机制、多元社会组织的自主治理和协作化治理模式,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基础性制度治理、重视公共场所供给的制度保障性治理、促进国民健康的制度持续性治理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制度补偿性治理。我国应加强群众体育制度建设,推动群众体育输入式治理和参与式治理相协调;完善群众体育制度,强化群众体育制度的法治化治理和补偿性治理;厘清多元治理主体关系,构建跨区域善治型的群众体育制度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其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维困境:协商共治的治理理念缺位,治理主体行动认知偏差;主体权责不清与结构失衡,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建立;配套保障机制缺失,服务内容治理效能低下。鉴于此,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植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借鉴“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明晰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并从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5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最终提出了3条实践进路:坚持“以人为本”“党建引领”与“整体智治”理念,创新治理行为;推进社区体育治理机制完善与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提升,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加强法治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从理论阐释与运作实践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现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主导型,进一步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多元主体的协同供给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各有所长,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应逐步克服体制屏障,向多元主体协同型供给方式转变。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流通与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克服有限理性与职能缺陷等发展障碍,在保障各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合作共赢,为实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一种作用机制,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全国较早开始探索通过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北京实践”为例,归纳多元主体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的路径和行动模式,根据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理论逻辑,指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的文化差异、机制偏失、标准化迟缓、主体合而不力等问题,围绕“多元主体培育—激励参与—功能耦合”的理路,提出培育合作文化、构建保障机制、研制标准体系、探索区域学校体育集群化治理模式等本土化构建策略,希冀为解决多元主体仅基于自身利益才进行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探究如何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消弭青少年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落差,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完善制度、巩固基础、培育组织、开展活动、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还仍面临着区隔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瓶颈制约。依循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从跨政府部门整合、跨场域整合、跨公私领域整合的三维进路,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治理功能的整合、治理层级的整合和治理深度的整合,为构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无缝隙的、整体性的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