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彰显主持人的个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爆炸、信息多元化、媒体密集的传播环境中,只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传播才能在众多同类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受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个性化传播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个性化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也是受众接受主持人节目的特殊审美需求。主持人以朋友的身份及与大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的视角和个性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传播,使传播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节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的播音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爆炸、信息多元化、媒体密集的传播环境中,只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传播才能在众多同类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受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个性化传播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个性化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也是受众接受主持人节目的特殊审美需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人节目在我国广电传媒的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大众的宠儿。主持人节目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这种传播形式的根本特点在于,节目的传播者即主持人是直接面向受众的,它将人际传播的优势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嫁接”到一起,非常注重与受众的直接交流,吸引受众的参与。按照传播学的循环互动理论,主持人节目正是克服了传统节目所采用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在从传者到受者的线性结构中加入了受者的互动与反馈,更加注重传播中人的色彩,因此才建构了较为科学完整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互动--节目主持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锡初 《现代传播》2003,(6):111-112
“互动”是传播者在增强受众意识 ,尊重受众自主选择 ,自主接受的心理习惯基础上 ,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往返的流动 ,是传受双方平等的沟通交流。互动意识是主持人实现互动传播的前提 ,是节目互动主持构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互动意识是传播理念的变革与发展且不说互动意识是对“枪弹论”之终结 ,对“使用和满足论”和“说服论”之否定 ,同时也是对“交易论”的超越。从传播角度去认识 ,节目主持的互动意识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1 传受双重角色的互换 ,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平等关系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双向交流传播 ,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  相似文献   

5.
搭建互动平台深掘广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意识开始萌生。受众与媒体互相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广播节目制作中直播技术的运用,可使电台与受众做到及时互动,使节目更加具有个性化。一、“互动”是广播  相似文献   

6.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1):61-62
如果把一个节目比作一次篮球比赛,那么主持人就是那个时刻注意要接球和传球的人,特别是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如何准确地接到嘉宾的“球”,又如何把“球”准确无误地传给观众或者把“球”巧妙地反传给嘉宾,都是一门很高的技术。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发问,更多的是如何与被访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发问中发掘被访者的深层内涵,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以至与电视机前的受众互动形成人际传播。如何将这门高技术发挥得更好,应该把借鉴国外主持艺术和发扬中国传统主持风格结合起来。个性化与模式化英美电视节目主持人非常注重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金苗 《记者摇篮》2006,(1):46-47
直播节目发展到今天,主持人的人格,成了制约和形成这种或某种社会角色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主持人人格的定位,也决定了主持人的社会角色给大众带来的影响。首先,社会态度是个性化人格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是这样定义的,通常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节目主持人兼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重优势,作为大众传播来说,主持人节目内容的传播者,担负着向受众传播信息、与受众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任务。作为人际传播来讲,主持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他们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总会自觉不…  相似文献   

8.
如今.随着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一批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脱颖而出.成为了节目的"标志"和"品牌"。个性化传播效应正悄然地引领着新闻节目占领市场、吸引受众。一、个性化传播及其传播元素所谓"个性化传播".既包含言语传播.又包含非言语传播。也就是说.这种传播或沟通的状态.是主持人在面对镜头  相似文献   

9.
梁红岩 《记者摇篮》2006,(12):50-51
每天早晨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新闻播报前,首先会向受众传递当天的互动话题,请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与之互动。走入网络,在阅读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后,受众可以立即发帖子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广播,受众更是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直接与主持人交流。凡此种种,就是互动。时下,媒体已从主观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发展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通过互动,使节目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互动,已成为传媒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互动,直接牵制着媒体在受众…  相似文献   

10.
冯莉 《新闻前哨》2001,(9):24-24
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不太长,但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脱离初始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众所周知,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产物,而主持人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括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本质上讲是单向性的,为了完成传媒与受众的互动与传输,主持人节目形式弥补了这个不足,主持人在传媒与受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传输过程中如何搭好这座“桥”,如何让节目传播与观众的反馈在“桥”上畅通无阻,这是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主持人与节目各环节的“融合”。 主持人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王凤全 《记者摇篮》2009,(7):116-116
一档好的栏目离不开观众的积极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众是传播活动的“上帝”,他们的认可和反馈是实现传播活动价值并获得宣传收益的基础。受众的评价和对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是衡量、检验传播效应的主要尺度。因此,主持人应该看到观众的需求,保证他们在传播中享有一定的主动权和表达权,从而使二者的互动达到优化状态,从整体上提高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深入发展,消息类新闻节目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不少以社会新闻为主的主持人栏目都采用了“说新闻”的方式。从严格意义上看,被传授双方都认可的“说新闻”,不仅仅是对文字稿件的口语化处理,更有对新闻进行解释、说明、补充和稍加分析的信息加工,也就是说,消息传播中适当地融入传播者主观的分析来与受众沟通。采用“说新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新的传播理念,顺应受众接受心理,它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传受双方的距离,通过主持人为受众的理解提供引导和服务,从而优化消息,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张冰  孙宏涛 《记者摇篮》2004,(4):61-61,59
语言个性化,是主持人节目缩短受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理距离的重要传播手段。它区别于非主持人节目。传播更有亲切感.更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6.
六十多年来,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而主持人也通过电视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为了使传播内容更加的清晰、准确,更好的被受众接受,主持人也需要把握"说服传播"(Persuasive Communication)技巧,从自身、受众、环境等诸多角度,提高话术技巧,增强传播效力,对受众施加影响使之改变态度。从而达到节目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发展的直接效应是改变了数字化新闻传播的形态:从受众的有目的接受或无目的的漫游开始,逐渐走向对网络新闻进行个性化采集,甚至再传播。数字化网络新闻由此成了新的公共文化平台上的传播对象,同时,通过整合和链接、筛选、比较后被再传播。在信息传播的互动过程中,网络新闻的接受者本身又成了编辑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秦楚 《军事记者》2011,(7):49-50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受众信息需求的提升,当今广播电视节目中互动、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以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已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不仅新闻、专访、连线、谈话等节目出现了大量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多的综艺、娱乐、体育、经济与社教等各类节目中也出现了记者型主持人的面孔。他们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受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夏青 《视听界》2014,(6):112-113
目前,新闻栏目开始注重与新媒体用户的互动,传播、分析网络消息,对相关新闻资讯或批评、或引导、或修正,以呈现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但一些栏目的互动融合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只是简单播报网民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或反馈意见;或与主持人交流几句,不痛不痒甚至不着边际;有的为了显现多媒体融合,直接将微信语音等受众反馈信息在节目中播放,主持人只是摆设,作用可有可无。在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  相似文献   

20.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受众注意力转向移动终端,播音员主持人面临巨大挑战。只有深入研究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节目进行内容甄别和优化,才能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传播效果。本文对全媒体播音主持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大数据算法下全媒体播音主持应对策略,包括: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推送节目;强化互动交流,提升用户体验;坚持“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数据素养,维护用户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