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Blog与创新·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历了上一轮网络泡沫之后,互联网上再没有比Blog更激动人心的概念了。尽管三年前中国才开始出现少数Blog,但Blog扩散速度惊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创建自己的Blog。有媒体披露,目前中国博客的数量已经达到200~300万人。Blog正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人的异化问题,这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文承袭马克思研究异化问题的思路,将异化问题从工人劳动转向大众传播领域,试图阐释大众传播与人的异化问题,并试图应用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传播学理论对解决大众传播中人的异化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说:“没有什么问题像与记号有关的问题那样对人与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和如此基本的了,记号与人类知识与生活的整个领域相关,它是人类世界的普遍工具……”①符号是我们分析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一颗钻石恒久远”见证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名车别墅是个人品位与成功的标志;铁达时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轩尼斯VSOP”;牛仔裤不仅仅是美国西部牛仔的服装装扮,更是年轻、自由、现代的生活方式……这些富含各种…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当代大众传播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图景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民众的思想和行动方式。现代化发展速度在实现现代化许诺本身外,也给社会带来了人文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组织模式,大众传播在完成对生活空间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和释义、为社会在物质意义上的再生产提供一种可以变型、改造和阐释的话语这一过程的同时,其流量状态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效果正日益受到关注。“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即一物质丰裕,精神家园荒芜”后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  相似文献   

5.
李国富 《新闻世界》2014,(5):116-117
博客的产生挑战了传统"把关人"的地位,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使用与满足",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介对于议程设置功能的垄断,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设置议程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谢述群 《新闻界》2000,(1):3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包含了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内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它在经济、哲学、生态学、人口学等众多领域里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同样面临着对生存环境的调适与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因此,将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引入传播学的研究视野,藉此观照、检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为赶“时髦”,在现实中,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必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其目的是克服…  相似文献   

7.
高菲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6-119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宠,微博以其"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影响力渗透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人人都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媒体,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做好"自我把关人";一件事件中舆论天平呈压倒性倾斜,是否下沉的一端即代表"真理"?这些都是我们在微博"双刃剑"作用的考察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对微博的双面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童莉 《军事记者》2010,(2):47-48
21世纪以来,以博客、播客、QQ空间等为代表的草根媒介出现并逐渐壮大,形成与传统大众媒介相对应的传播态势。“中国博客大众化元年”后,草根媒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让普通民众快速成名.如“十年砍柴”等人的博客。如今,草根媒介的“小道消息”也为网民信息提供来源。本文就新媒介环境下的草根媒介对三大大众传播理论(“把关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叶志飞 《今传媒》2015,(1):59-61
人文精神的式微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人的异化",反映在大众传播领域就会出现诸如传播价值观扭曲、传播内容过度娱乐化、受众商品化、传媒从业者职业道德沦丧等一些令人堪忧的弊病,这些问题为何会出现?在今后以新媒体为主导的后大众传播时代,我们该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并重扬"人文精神"这面大旗正是本文所要刍议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从最早的“子弹理论”到“有限效果论”(霍夫兰、库珀和贾戈达、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 ) ,伯格纳及其同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发展出的“教养理论”以及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传播的效果 ,这些理论在传播影响人们的方式、影响的程度及传播效果持续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大众传播影响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最近倍受关注的“议程设置理论”(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 )更暗示…  相似文献   

11.
洛灵 《新闻三昧》2006,(5):52-53
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因此报纸要适应读者的需要,方便读者。方便读者有许多方面可努力,本人从句法的角度谈一点看法。一、句子要短,要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许多句子是短的。当然,短句子最初是适应说书人的需要,但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是从白话发展起来的,最初曾受过欧美翻译语言的影响,长句比较多。后来经过老舍、赵树理等一批作家艰苦探索,形成短句式,更接近口语。然而,近些年又有些人喜欢用长句,造成阅读不方便。现收集一些长句,分析如下。1.定语太多。如:沙12井仅是高邮地区一个特殊区块上的名叫沙埝构造…  相似文献   

12.
解读体育文化传播的大众狂欢景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的发展历史不过一个多世纪,但借助体育本身的魅力和大众传媒的力量,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恐怕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像体育这样,能够让那么多的人参与其中,使其身心进入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本文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对体育文化传播所形成的全球狂欢,激情狂欢,民族狂欢和集体狂欢等几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极度发达,传播媒介、传播手段繁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得信息,使得信息的交流异常快速,范围非常广的背景下,如何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新时代传播的特性结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培养青年优秀的品质,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背景下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寻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媒介不仅已经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的意识和认知。如今人们身处媒介化社会,人与媒介之间的主客关系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对媒介崇拜现象的描述,分析媒介的本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并对媒介的延伸进行理性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是最近十多年来西方传播学者极为重视的研究题材之一。在一些传播效果的个案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会认为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较大,而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小。换句话说,人们会倾向于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高估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这一发现在许多国家的控制实验中得到证实,从而引申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即第三人效果可能对大众传播行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概念的缘起 最早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美国人戴维森(W.Daviso…  相似文献   

16.
索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6):1-3
爱到极致,粉气逼人,在偶像平民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粉丝,也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粉丝。粉丝正在通过大众传播平台,纠集起来,成为独特的组织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耦合功能.大众传播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通过大众传播达到社会整合;凭借大众传播加强社会教育;利用大众传播增强社会调适;发挥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做到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凭借其庞大的应用群体,简单易用的操作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信息交流方面为人们所接受并异常热捧,影响并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微博文化,微小的只是形式绝不是力量。大众传播视阙下的微博文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本文在分析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众传播视阙下促进微博文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发展微博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大众传播主体(包括传播组织和传播者个人)在信息的制作、传播和反馈过程中所导致的责任问题引发了伦理学的广泛关注。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从他者的视角去探讨如何规范大众传播者的行为,其结论往往是强调法制、纪律等惩戒性手段的制约功能,而不够重视大众传播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传媒人行为的规范作用。本文试图就大众传播者的伦理责任作初步分析,从伦理的视角探寻大众传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约谈,要求必须坚决整改,要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聚焦新时代奋斗者、劳动者,用更多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丰富和引领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从大众媒体的使命担当切入,分析了"过度娱乐化"的表现与成因,并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