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遗守护不仅可以回归社会,回归社区,回归到校园,回归到课堂,还可以回归到家庭(公共耦合);"活态"研究与推行势在必行,实现审美切实的"日常化",雅俗共赏。项目通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完善"实践传承+产品开发""非遗+文创"的模式体系,通过"耦合"形态来探索潮汕抽纱的活态传承与守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生存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于传统农业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适度且理性的商业化经营,打破自身传承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是现代商业语境下"非遗"的生存策略.在其商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非遗"事项文化基因的完整与文化性格的独特,保持"非遗"事项本身与该地域其他文化事项的联系,充分地尊重"非遗"传承人对其所持"非遗"事项的价值判断以及政府、学界、现代传媒等"非遗"保护主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提出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全新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验证其有效性.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的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增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实验显示,该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陷入了困境,急需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承和发扬。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有着绝对的优势,高校选修课程突破了专业的限制,注重学生的兴趣,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选择,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非遗项目与地方高校的选修课程的融合,不仅对学生学习非遗文化有专业的指导,加强了大学生的非遗教育,而且同时丰富了高校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地方经济水平、家长教育观念、学校办学理念、区域性体育艺术技能活动的重视度和学生对体育艺术项目的兴趣等五个方面,其中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兴趣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关键.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因素间呈递进影响的关系.建议在该项目实施中实行"三个更新、两个加强"的举措,以此促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不可否认,产业化开发是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盲目开发所造成的"建设性破坏"常见于目前的非遗项目产业化开发中,建立科学有效的产业化开发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我国非遗项目产业化开发内外影响要素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理论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传承以及其产业化成功概率的预测提供可操作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具有先天传承条件的广大农村学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河北省仅有三分之一农村学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传承项目种类单一、形式化和传承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大力开发民间体育课程人力资源,推动体育非遗项目列入体育师资培养全过程,打造体育非遗项目传承教育研究团队,着力广大农村学生体育非遗项目学习兴趣地培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模式变化显著,"翻转课堂+慕课"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为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需要,在慕课网教平台的基础上,实行"翻转课堂+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翻转课堂+慕课"的实际应用,并提出相应措施。该应用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效果,提高课堂"抬头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趋势推动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与高师有效衔接,促进一体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值得探究.吉林师范大学与吉林女子学院开展"3+4"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对口招生项目,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为学前教师的培养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诠释了一辈辈中华儿女智慧与劳作的结晶。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相关部门通过出台与完善制度、建立与健全机制等措施促进文化传承,然而困难与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如传承人不专、传播面不广等现象。文章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蔡李佛拳”为例,通过对该项目进校园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助力,为非遗项目校园传承途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