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摄影2012     
位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于2012年10月拉开了年度摄影展的帷幕,展览将持续到2013年2月。这次展览选定了6位具代表性的摄影师,分别是米歇尔·埃伯利斯、季炜煜和宋涛的摄影组合“鸟头”、安妮·科利尔、佐伊·克拉舍尔和史拉娜·沙巴兹,他们不同的背景和摄影技巧呈现出了当今摄影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每年一届的新摄影展旨在发现摄影界新人,展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当代摄影新貌。自从1985年开始,新摄影系列展已选取了17个国家的80多位摄影师的优秀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8-249
于7月9日在莫干山路50号上海M50创意园开幕。作为全国首家通过图片展览形式把新闻摄影推向市场的省级党报,《湖北日报》力图通过探索成为中国新闻摄影领域的实验基地。展览展出杨发维、郑元吕、沈祥辉、杨飑、张富山和曲河6位摄影师的数百幅图片,这些图片均属于新闻报道类别,  相似文献   

3.
以拍摄“上海人家”闻名的摄影师胡杨,于9月5日~10月15日,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了他历时28年拍摄完成的又一专题——“上海弄堂”。同时,他的上海纪实摄影三部曲——“上海人家”、“上海弄堂”、“上海青年”三本摄影画册也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共展出胡杨从1968年至2007年间拍摄的上海弄堂人家的生活场景照片60幅,作品均采用黑白影调制作,图像细腻古朴,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照片拍摄地点均在上海闸北区、普陀区等地的弄堂。  相似文献   

4.
2008年,作为上海著名品牌,并享誉国内外的“2008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周暨上海第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于7月2~13日在松江美术馆展出。本届展览分主展、交流展和邀请展三大部分,主展展出入选与获奖作品600幅,交流展展出作品800余幅和邀请展展出作品2000余幅。本届国际影展有4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3个省市自治区的2300余位作者选送12000余幅作品参赛。本届国际影展设纪实类照片组、艺术类照片组、艺术类电子影像组和艺术类幻灯片组等4个组项,其中,纪实类照片组更加引起世界摄影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2,(10):F0004-F0004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2004年)是新闻摄影的先驱,是最早带着相机走向街头,走向战场的新闻摄影人。他一生有五十多年时间都是在世界各地旅行,用肢片记录了人类的戏剧性场景,从印度圣雄甘地的葬礼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姆·福克纳,从西班牙内战到中国革命,他的照片定义了20世纪中期的历史,使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2012,(11):62-F0004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1918年—2006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肖像摄影师之一,因开创了“环境肖像”风格而自戚一派。他善干在瞬息之间找到人与环境的最佳结合方式。他广为人知的“环境肖像”系列作品拍摄了许多艺术家及政治名人,这些作品主要强调被拍摄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可唯 《世界文化》2012,(12):22-26
荒木经惟,是当代国际摄影界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摄影奇才”、“怪兽摄影师”、“街头摄影之父”、“情色摄影”、“视觉强奸”……众说纷纭,褒贬两极,毁誉不一。有人说他是城市情欲风景的窥视者;有人说他是以暴露自己私密日常生活,挑战公共领域美学形式的玩弄者:有人说他是无可复制的日本后现代文化代言人、东方先锋艺术的开拓者。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个年过七旬还是爆炸卷发、奇装异服的日本老头儿,四十多年来我行我素、永不疲惫,几乎每天都没有停止按下快门。  相似文献   

8.
1月19~20日,由《东方早报》和《嘉兴日报》联合主办,在浙江嘉兴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70多家媒体的120余位老总、视觉总监和摄影记者们齐聚嘉兴日报社,在“影像的中西合璧”主题下,展示了长三角地区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同时,就中西方视觉影像的表达方式展开深层探讨。会议期间,由250幅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和50个精彩版面组成的长三角新闻视觉作品联展,集中体现了长三角媒体在新闻视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19日的幻灯交流演示中,  相似文献   

9.
白洁 《世界文化》2001,(4):36-39
世界沉浸在狂欢中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几天后,纽约一些报纸刊登了由艾福雷·艾森斯拍摄的照片《吻:1945年8月14日纽约时代广场》。此后,世界各地报刊转载了这张照片。50年后,美国著名摄影评论家梅森对《吻》作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张最能体现当时美国与世界人民心情的照片。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新闻摄影的最佳终结,也是战后新生活摄影的最佳开始。”关于这张照片的创作经过,艾森斯曾作过这样的说明:1945年8月14日,二次大战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正式结束了。全世界都沉浸在狂…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2-32
经严格评审和社会公示,上海市共有12个乡镇(街道)获得文化部命名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另有39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分别是长宁区新泾镇(西郊农民画)、闵行区颛桥镇(颛桥剪纸)、宝山区罗店镇(罗店龙船)、金山区(金山农民画)、闸北区彭浦镇(摄影)、奉贤区柘林镇(胡桥滚灯)、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与美国人道关怀摄影(尤其族群的社会性议题)和马格南摄影通讯社的人道关怀摄影(全人类议题为主)不同,“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以维护法国人文与文化为本,在摄影史上自成一家:二战后,“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从广义的“人道关怀摄影”中抽离,以法国本位主义而与“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有所区别,彰显法国人不为战事所影响的尊贵气质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4,(4):32-33
2月16日,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各大奖项揭晓,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文投集团”)独家出品的首部电影《推拿》喜获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相似文献   

13.
新影像2011     
于涛 《世界文化》2012,(1):29-30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新影像系列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举行,该展览试图展现当代摄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国际性。这次参展的六位摄影师不同的摄影技巧和背景体现了当今摄影艺术的多样性。莫伊拉·戴维将邮票、邮戳和邮寄地址经过光学作用融入每张照片,乔治·乔治奥记录了现代土耳其在西化大潮和流行文化中对民族传统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迪安娜·劳森注重表现各阶层非洲裔美国人的肢体动作和不同经历。  相似文献   

14.
在克林顿与莱文斯基的绯闻案还正余波荡漾;在科索沃战争、车臣;中突也还烽烟未息之时,时代步入了21世纪。此时的纪实摄影,尾随上世纪末的战乱纷争,持续以新闻摄影、战争摄影或专题报导摄影几大项占尽锋头,让景观摄影、自然生态摄影、旅游摄影、家居摄影等位居后勤。  相似文献   

15.
让-保罗·吕博内是法国当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影像艺术家。1999年1月1日,吕博内突发奇想,决定每天从不同角度将埃菲尔铁塔拍摄成名副其实的“计时沙漏”,以见证世界迈向第3个千年的历程。透过这组摄影作品,观众可以看到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视角思考人类及其环境的情怀。该组作品深受摄影艺术专业人士赞赏,吕博内也因此荣获“法国2000千禧年行动奖”及“2000年富士欧洲新闻最佳摄影师奖”。吕博内的摄影对象令人印象深刻:本地的市民、外地的游者、忘情的舞者、慈祥的老者、嬉戏的小孩……众生的百态在他的镜头下与埃菲尔铁塔,构成一幅幅充满情趣的…  相似文献   

16.
沃克·伊凡斯(Walker Evans,1903-1975),一位社会写实摄影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取材美国文明中最平凡无奇的对象与景象,以“去个人化的非主观”、“看不出拍摄者的拍摄”为风格,自成一家,不但颠覆了社会写实摄影,也拍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代表影像。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2011,(6):F0004-F0004
从本期始,本刊将介绍由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重点推荐的摄影作品。位于纽约的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成立于1980年,是经营20世纪经典摄影艺术作品的一家顶级画廊。它重点推荐欧洲及美国现代主义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纽约学校流派、  相似文献   

18.
纪实摄影除前文提到的普立兹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奖年度奖外,近30年来业界则以马格兰摄影通讯社作品为首,再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杰出纪实摄影家,如巴西的塞巴斯提欧·沙尔加多、前苏联的鲍里斯·米克哈罗夫、波多黎各的曼纽尔·利瓦伊拉·欧尔提兹、印度的拉古毕尔·席与非洲的马力克·西迪贝等。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2008上海摄影邀请展”于4月15~26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了王榕屏、张善夫、陈卫中、宋济昌、刘建平、曹建国、胡伟仑、李志良、张明清、葛益众、秦智渊、沈竹青等12位上海摄影家的58件大画幅摄影作品,绝大部分照片均用120型以上的中片幅相机与大片幅相机用胶片拍摄,作品内容涵盖风光人文、城市建筑、商业广告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2012,(9):62-F0004
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1898午7月17日-1991年12月9日)是美国摄影师,20世纪30午代用黑白摄影表现纽约街头和建筑物而为人所知。同时,她也为1920年代巴黎和1930至1960年代的纽约同志社群留下了永远的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