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研究     
主持人语: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张恨水本人及其创作的30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一座富矿。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恨水研究开始引起学界重视,出现了一批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如何夯实张恨水研究基础、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空间?除重视现有史料的搜集甄别、归类外,还应将张恨水置于更广阔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大家.其小说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表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中国都市风貌.这种特定的小说题材,不仅形成了张恨水小说的创作个性--长处与短处并存,而且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相似文献   

6.
家族叙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阐述,将作家创作心态、人物形象类型做比较研究,从而多角度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1924—1930年间,张恨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世界日报》副刊《明珠》,在此期间写作了大量影评。这些影评包括中外电影评介、中外电影明星介绍、以及从电影生产的各个方面对中国电影环境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张恨水影评与小说对电影界的评价态度看似矛盾,其实真实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界的状况,体现了张恨水作为影评人和作家有所不同的创作心态,构成了奇特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笔下的民俗描写属于文艺民俗学范畴,这些民俗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形象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某些地域特有的生活类型,着力刻画描写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波澜,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挖掘、研究张恨水作品中民俗,不仅能给当代通俗文学创作提供借鉴,而且具有民俗文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和张爱玲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家。张恨水是彻底的"名士气拥趸",又是一名职业报人,因而其作品常常表现的事文人趣味、报人视野、家国情怀。张爱玲长于贵族家,从小做着"天才梦",对人世悲欢有着早熟的细腻认知,她的作品与张恨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如:小市民情调、女作家眼光、苍凉的私语风格。  相似文献   

13.
史诗作为一个审美范畴附丽于长篇小说以来,现当代中国人似乎有了史诗情结,即使鲁迅研究也难逃此劫。近年有关鲁迅的论争和研究中,在鲁迅有无长篇小说和有无能力创作长篇上纠结不断,甚而有的研究者直接认为鲁迅小说具备了史诗性,导致鲁迅研究的失真和误入歧途。这是对小说评价的史诗唯一标准无意识外化的结果。本文旨在透视并纠正这种史诗的泛化与滥用,使鲁迅小说研究更能够经得起推敲,为鲁迅小说在世界文坛的准确定位做一点规范和铺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15.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藉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1983年经原教育部批准建立。该所现已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秘书、资料员各1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教授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硕士学位。所长黄永年教授为著名文史专家和古文献专家,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西北地区唯一的委员。该所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唐代文献、版本目录、民俗小说等方面,已经公开出版和即将出版若干专著。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与张爱玲都以通俗起家,以通俗小说创作为主,文本极具现代性。关于二张的个案研究非常丰富,但两人的比较研究尚为缺乏,对两人现代性特质的具体研究比较更是稀缺。论文先对二人小说的现代性特质进行主题、情感价值观、艺术三方面的分析比较,再从身世、教育、流派和哲学角度追溯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两人在通俗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制高点地位及两人现代性成就对通俗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山药蛋派"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主要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家庭生活,来反映农村发生的重大变革,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赵树理的创作作品,无论是在战火连绵的年代,还是和谐发展的时期,都从本质上表现出了农民的心声与诉求。  相似文献   

18.
现当代家族小说在描写家族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了家族中人物的心理和观念的演变,与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具有明显的联系.现当代家族小说的人本位理念,以及对人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描述,具有深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资源,而家族小说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冲突的集中展现,也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具有了某种共通和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世据此再创作的作品众多,其中,现代作家张恨水的小说《凤求凰》便是据此进行再创作的新篇之一。小说注重在特定的环境中突出卓文君的形象,简化了原传记中的辞赋文章,并对司马相如本传中原有的人和事作了相应的改易,精彩演绎了文君与相如的爱情故事。再创作后的《凤求凰》在文本建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基调设置与故事结局安排等方面均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使得《史记》卓文君故事原有的小说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20.
《现代青年》是一部看似传统实则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小说,小说借助于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架构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的命运的关注,其中涉及城乡文化的对立、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的对抗以及现代都市文明病等一系列具有现代色彩的命题。小说中所述及的人和事都留下了鲜明的"过渡时代"的烙印,记录了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张恨水对社会人生的特殊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