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地市报的情况来看,与本地新闻版面相比,许多时事新闻版非常薄弱,稿件零散,内容大同小异。而一些地市报的时事编辑也仅仅满足于从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随意选取一些,将版面填满。虽然地市报由于时事新闻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是能做出大文章的。  相似文献   

3.
与大报相比,地市报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提高地市报的可读性,我们就得找出地市报的特有个性,按其规律办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新闻来源于本地,反映本地市各行各业的变化,读者也是本地人。对读者来说,地市报纸比省、中央报纸更接近他们,更容易吸引他们,这是地市报优越于大报的地方。鉴于此,地市报应多登些群众和通讯员写的东西,由他们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甘苦、问题,会更逼真、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到欢迎。但综观地市报的时事新闻版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版面不固定。时有时无;有的稿件零散,选择性不强;有的版面呆板,缺乏吸引力。虽然地市报由于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等原因.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能做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综观一些报纸特别是地市报的时事报道,并.不像本地新闻那样让人可信。突出的问题是,少数时事版面有“水分化”和“庸俗化”倾向,片面追求“读卖效应”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政治性、准确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同质化几乎成为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通病,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同质化尤其突出。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命题,研究如何将时事新闻进行差异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新鲜的、可读性强的、个性化的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地市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湖北《随州日报》这几年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2.地市报专副刊相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的传媒,另一个大的优势是,以本地信息的亲和力吸引读者、争取读者。相对而言,地市报的专副刊对本地  相似文献   

9.
各地的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版面和新闻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是时事版,人们读报时最关心的新闻是时事新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这一变化,许多有眼光的报社“老总”纷纷开办时事版,扩大时事版,加强时事新闻报道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强化时事新闻报道力度,并以此作为创办开放型报  相似文献   

10.
版面意识是报纸从业人员对版面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版面的内容、形式、栏目等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来讲,编辑的版面意识强于记者,文字记者的版面意识又强于摄影记者,这在一些地市报尤为明显。实际上,报纸版面形成的过程,是采编人员的版面意识由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版面意识越早趋于显性越有利于版面处理。在读图时代,地市报摄影记者“前移”版面意识已是刻不容缓。“前移”版面意识是地市报摄影记者的必修课一、从版面需要看“前移”版面意识的必要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向,也是地市报的办报优势。身处…  相似文献   

11.
《七台河矿工报》是龙煤七台河分公司的党委机关报,每周出版三期,隔周出版一期《市场周刊》,因此它的时事新闻报道,与地市其他报纸相比较薄弱,更需要时事版编辑站在统揽全局的角度,多学习、多策划,让小版面做出大文章。找准定位选稿突出一个严字对于企业报来说,让矿区广大读者知晓天下事的主要途径就是《七台河矿工报》时事新闻。时事新闻版围绕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刊发稿件,能让矿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张开放型的地市报,时事报道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地市报时事报道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竣。对于多数地市报来说,下列两方面的挑战显得尤其突出。第一,同广播、电视等传媒相比,报纸新闻传播的速度慢,当日在时事版见报的多数新闻,读者通过广播电视已有所了解,新闻不新;第二,同中央、省级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媒体越来越重视对图片的采编选用。时至今日,图片与文字已成为平面媒体不可偏废的双翼。选用得体的图片,常能产生“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一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报纸,必定受读者的欢迎。因此,努力拍好、选好、编好、用好新闻图片,使之抢眼夺目,吸引读者,是值得地市报人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市报图片采用的现状倡导新闻改革以来,地市报的图片报道随着报人的理念转变和技术装备的更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地市报也常有佳作推出,但从与全国各媒体的比较中看,“少、小、旧、浅”是一些地市报图片采用现状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地市报,应该地方性、开放性并重,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因此,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地方特色要融入大背景 地市报是地方性综合报纸,它最大的个性特色就是地方性,这是地市地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价值所在。地市报的地方性在报道内容上的体现是让地方新闻唱主角。作为地市报,首先要保证地方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可是,最近笔者浏览了一些地市报的头条,并作了比较,却明显地感到,以下三方面亟待改革。一是“固守城池”——习惯于把所谓的“指导性”强、“宣传”价值高,作为头条的选择标准,甚至眼睛盯着大报头条,亦步亦趋。总以为选这样的头条保险系数大,上面满意。即使一些办得较好的地市报,头条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如报界公认办得较好的一家地报,它年初10期报纸的一版,其中10个头条有8个是  相似文献   

17.
面对报纸市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扩版增版的地市报,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纷纷腾出版面将时事报道引入“大堂雅座”,试图让时事报道和地方新闻一样成为“拳头”,以争夺读者。许多地市报在此作了有益探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毋庸讳言,总体来说地市报时事报道尚处在起步幼稚阶段。怎样把地市报时事报道办出特色,用时事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笔者结合多年夜班实践,从地市报时事报道的特性、定位、取向和编排特色谈一管之见,以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18.
同读者“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各级各类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接近读者的优势。全国几百家地市报纸虽然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而接近读者则是共同的特性。所谓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接近性的具体表现。 地市报的接近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空间接近。地市报的任务是以反映本地情况为主,兼容中央、本省及外埠新闻。所有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事实,都是发生在读者周围甚至是身边的;(二)时间接近。就是指新闻发生与传播到受众之间的时差很小。地市报记者凭借接近读者的优势便于以最快的速度去发  相似文献   

19.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报纸,迎来了大发展的极好机遇。大报出现扩版潮,小报千方百计缩短刊期。一些没有办报的县(市),也纷纷组织班子,申请办报。市场经济同时也将县市报推到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和新闻市场中。县市报面对的最激烈的对手首推地市报。地市报以其采编力量强,经济实力强,排版、印刷手段强,出版周期短,时效快赢得“上帝”先睹为快之心。这种优势,对邻近市区的县市报优为明显。拿本报来说,通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