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2.
李燕 《湖南教育》2011,(11):43-43
1.老师要乐于表扬。马克·吐温曾夸张地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孩子希望得到表扬、需要得到表扬。老师的认可、家长的赞扬是学生的自信的资本、前进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也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  相似文献   

3.
曹海云 《考试周刊》2011,(89):219-219
表扬是众多家长和老师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可、肯定和赏识,体现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和期盼。在集体中表扬孩子还能对周围其他孩子产生影响,促使更多的孩子明白事理,认清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表扬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家长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由于每个家庭所采取的表扬方式不同,最后导致表扬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当闲情抛出“你会表扬孩子吗”这个话题时,爸爸妈妈们各抒己见,大家一起分享了许多表扬的方法,同时也谈到了不少困惑和担忧:  相似文献   

5.
起初,我们的“家长园地”大体上是摘抄一些科学育儿小知识,或张贴教育计划等,形式呆板,可读性不强。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我们对“家长园地”进行了创新设计。我们给“家长园地”取了若干个栏目名称,并配上图画,以达到吸引家长与美化环境的目的(如图)。“表扬”栏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又可加上标题,如“今天我最好”或“今天谁优秀”,表扬一天中表现好的孩子,鼓励幼儿争做好孩子。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大胆地回答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张表格,贴在“表扬”栏内,及时表扬幼儿。在“本周工作”栏中,我们以表格形式张贴本周工作目标、主要活动安排、有关环境布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如果家长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订立新目标、新计划,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受表扬的时候孩子取得良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或者自己独立做成一件事得到家长称赞的时候,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其继续努力,往往效果很好。孩子有困难、受挫折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在此时肯定孩子已取得的成绩,肯定孩子已经作出的努力,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找出办法,而不是单纯地训斥、责怪孩子往往能重振精神,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孩子有了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孩子往往希望得到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8.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9.
家教信息     
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方新是一名心理医生,她以切身经历给记者讲了“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做妈妈的除了要给孩子安全感之外,还要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这是孩子愿意活在这个世上最基本的东西。有人认为,经常表扬孩子,孩子才会拥有自信。但是滥用表扬,就会让孩子不去注意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是从别人的表扬中去寻找满足。当然,教育孩子也需要批评,但一定不能总批评,总批评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我理解的批评,第一,要对事不对人;第二,在批评孩子时,要发现他的优点。孩子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北…  相似文献   

10.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红艳 《家长》2010,(8):52-52
我们常说的“乖孩子”,是指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听家长和老师管教,所以往往招人喜欢,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时,都喜欢说“真是个乖孩子”。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孩子太乖了并不好。孩子太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都认为表扬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于是“,我家宝宝真能干”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这种赞扬式的语句的确在一定时候会给孩子极大的动力,使孩子获得很高的成就感。但经常使用这句话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孩子对家长的赞扬变得漫不经心,使表扬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经常使用这句话还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因为家长一直把孩子捧得高高的,孩子也就会盲目地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他们不愿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做事情,变得不求上进。那么,到底怎样表扬孩子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家长最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总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孩子身上很微小的“毛病”,在有些家长看来却很严重,总想让老师帮忙改正。所以,在和老师(尤其是新接手一个班的老师)沟通时,往往说的是孩子的不足之处,而这样的“不足”使老师先入为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先想起和关注孩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杨姗姗 《班主任》2012,(6):46-47
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至唱反调;还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家长应当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表扬要适度、要恰当、要具体、要客观、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表扬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经常数落孩子的缺点和短处,当众批评、讽刺、挖苦,把孩子当做出气筒,通过打骂孩子发泄怨气,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谨小慎微的消极性格。还有些家长只认可表扬、奖励的正面激励作用,不承认批评的积极作用,不问对象、不看时机、不顾影响地一味赏识鼓励,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和性格的发展。其实表扬和批评就像盐和酱油,不同的菜式,比例要有所不同。真正的“大厨”知道怎么调配盐和酱油的比例,所以他们烧出来的菜才诱人,那么我们家长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恰如其分地平衡表扬和批评呢?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随笔作家爱默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有许多天资很好、很有希望成功的孩子,就因为得不到有力的鼓励,竟然失败下来。”遗憾的是,现在仍有很多家长认识不到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是过分迷信训导和处罚的作用。我在美国旅居,我孩子在美国学校的学习经历,使我深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是十分重视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但教师在表扬时不注意艺术,往往会有一些反面作用,因此表扬需要艺术。一、表扬要具体,有针对性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当你笼统的表扬他时,他易产生自我满足感。如:“孩子,这段时间表现挺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你表现不错嘛!”等表扬的话,确实有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各方面已经做的不…  相似文献   

19.
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怀有这样或那样的希望,然而,孩子是千人千面,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学业欠佳,往往归咎于自己不会辅导孩子,于是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便纷纷忙着请家教。面对孩子,不会辅导或无力辅导的家长似乎总有愧疚之感。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不会辅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引导”,即家长要善于针对孩子的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