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华章》2012,(36)
时代要求进步,时代催人奋进.新时代的人社系统政工干部紧密围绕民生事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保证.进一步把机关干部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民生工作上来;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进一步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是关键.政工干部如何才能实现工作创新,笔者认为应坚持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站作为建设新型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补齐基层民生短板、提升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多重职责。为创新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青岛市市南区通过“顶层设计+配套措施”形成制度保障、“人才培育+全面督导”保证专业服务、“治理枢纽+资源平台”聚合多方力量全面开展街道社工站建设,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基层社会服务、增强基层社会力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青岛街道社工站建设的有效探索,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形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在建设理念上,坚持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和街道办事处行政工作的有机结合;在社工站建设的角色定位上,要实现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有效联结和沟通,聚焦弱势群体的需求和服务;在长效机制建立上,着力于多部门政策体系的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注重宣传推广以提升社工站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哈尔滨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以重大民生工程为牵动,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本文就如何加快推进富民政策提高哈尔滨市居民收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的民生工程,高校绩效工资管理面临持续增长机制难以实现、内部分配不平衡和教职工参与决策受限等群众权益实现问题,导致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存在不足。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应该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科学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增长、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完善总量调配和内部分配机制、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着手,构建激励导向和民生保障相统一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红色中华》报刊专门设立了《苏维埃建设》这一栏目,该栏目针对农民土地、工作指示、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报导,报导内容主要体现了三个鲜明特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苏维埃建设的根本保障;坚持为人民服务是苏维埃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坚持服务革命战事是苏维埃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洪玫 《中国教工》2010,(11):12-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阐释有新的内容。 首先,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最大力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利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新形势下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逐步向前推进。现阶段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政府为主,坚持公平为先,坚持质量为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对民生思想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新疆建设是民生建设、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以保障民生与服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中心,加快法治新疆建设,应坚持把政治文明作为总抓手,高度重视民生保障问题,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构建高效、便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切实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努力使法治新疆建设成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劲动力。重视科学推进地方立法,强化法治评估,促进法治新疆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努力使法治成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6月2日,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正在湖北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特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视察。这是总书记自2006年以来第四次视察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困难职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你们坚持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旨在保障全体社会阶层公平享有高等教育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强化高等教育的民生改善职能,已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需要基于民生视角,形成注重"民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健全注重"民生"的政策体系,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注重"民生"的校企深度合作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进注重"民生"的教学改革工作,满足各教育主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新 《中国教工》2011,(7):8-11
“帮扶困难职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你们坚持服务宗旨,加大帮扶力度,竭诚为困难职工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6月2日,正在湖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特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视察,  相似文献   

13.
民生保障和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公平基础、稳定社会秩序都有赖于法治提供;法治是实现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良方,它以民权方式保障和促进民生、确保政府权力围绕民生保障和改善而运行、预防和打击危害民生、侵害民权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民生法治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在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在市民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顺利完成市民化,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信任、参与和规范的功能,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以城镇社区为依托,关心民生,精准服务;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15.
毛丽  李峻 《教育与职业》2022,(21):13-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标准建设为引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内部层级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加强了要素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显著增强,拓展了自身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定的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动力,坚持服务国家与保障民生是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湖北省郧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把教育当作人民群众最受实惠的民生工程,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规划优先设计、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民生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并大力推出了"五坚持,五突出"的教育新举措。一是坚持党政主导,突出民生抓均衡。县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召开常务会、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二是坚持办学标准,突出硬件  相似文献   

17.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实现幼有所育,不仅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千家万户福祉,更是新时代重大的民生工程.采用福利混合经济理论视角,基于供给、筹资、监管三维分析框架概括出托育服务供给的典型模式:国家主导、市场主导、传统混合经济及当代混合经济模式.以瑞典、英国、德国、韩国四个国家为例,从"可获得""付得起""有质量"三大标准对四种不同供给模式及其普惠成效进行比较.最后,尝试提出我国托育服务"适度普惠"供给模式和建设路径:坚持"适度覆盖"供给原则,发挥多方力量积极扩充普惠托育资源;把握"适度保障"投入方向,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与成本分担机制;确立"适度规范"监管目标,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和监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在筑牢托底型民生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能够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基本型民生制度.基本型民生不是面向经济地位比较弱势、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予以托底保障的那部分群体,而是要解决除此之外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因而是覆盖对象最广泛、覆盖人口最多的制度类型.基本型民生项目与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价...  相似文献   

19.
民生的内涵具有时代性.在今天,它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中.文化民生则是最富时代特色的民生新内涵.当前,民生问题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而这恰恰是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出发点.改善民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只有动员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是具有典型民生属性的生产要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持土地的民生属性,遵循土地制度演进的民生逻辑,紧紧围绕如何解决好土地问题,保护和增进人民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建设。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上土地制度和政策经历四次重大演变: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建立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动“三权分置”改革。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演进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保证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实现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推动土地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是增强土地民生属性的体制机制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制度和政策演进百年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土地公有制的巨大制度优势,那种企图把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引向私有化的主张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