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文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蕴含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英语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在日常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王捷 《青海教育》2013,(9):42-4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运用多种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从"理解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实这一取向有四条基本途径: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的语言形式、运用语言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迁移文本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实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要做好阅读教学中的这一核心过程,学生需要"且读且思且感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需要通过"边导边引边点拨",来助力学生、文本之间的这一核心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并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智慧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提出"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体裁的高度关注、言语智慧呼唤对结构设置的悉心体悟、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语言的双重运用",以文本为基准,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更要以教材文本为平台,强化学生表达运用能力的提升,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融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文本是基础,而儿童是表达的主体所在,真正有效的表达应该是让儿童真正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以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教学为例,从直面文本本身和关注与文本相关的逻辑联系两方面着力开掘文本内外资源,运用比较、实证、质疑、辨析等方法,寻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习惯与能力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承载着意义。"[1]"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2]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9.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双有力的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在平等对话中,读懂作者的心声,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悸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创设情境,是走进文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话教学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不少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以师生平等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对《大纲》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学习表达内容和思想的语言。张志公先生形象地把这个过程比作走“来回趟”。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重视的是第一个环节——“去的趟”,却忽视了第二个环节——“回的趟”,忽视了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思想的。有的则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过程中,随意插人对形式的理解,打断了学生理解内容的思路。这种现象不仅在“关门课”中普遍存在,而且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月是故乡明".在这个板块中,除了让学生去感受家园之思,还应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主动积极地去体味作者的情感思想,从而引起共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丽州 《考试周刊》2014,(67):95-96
批判性阅读强调在对文本正确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过多关注语言学习,忽视对文本的分析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讨论不同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年)提出的阅读内容与目标,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在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化"是此类文本阅读与教学的核心理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间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因此,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应正确运用对话教学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那么,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就往往取决于对话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之后,语用关照下的语文教学观已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并掀起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因此,阅读教学怎样转身,已成为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一、读懂文本内容向读懂文本表达的转身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来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每一篇文本背后都站着一个作者,要想和文本更深入地对话,通过了解作者不失为一条佳径。课堂教学中,融入"作者简介",让学生走近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作者简介"在语文课堂中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生出别样的美。  相似文献   

19.
金蓉 《贵州教育》2021,(1):40-4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019年9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现全国全覆盖。这套语文教材顺应了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何以教材为抓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