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应实现两大转变,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教学的“研究者”;教材不仅是“知识”,更是“范例”;教室不是单纯的“讲课室”,而是“实验室”。其次,转变行为方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老师应创个人教学风格,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陆小明 《快乐阅读》2012,(31):76-77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 ,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 ,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 ,又会学教师没有交给的知识。因此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 ,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教学” ,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 ,出现重“教”轻“学…  相似文献   

4.
方汉忠 《成才之路》2009,(22):25-26
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转变对于当前网络环境下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新的思考,即如何实现政治课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以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本文从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整合,开发网络资源与学生自学的整合。网络技术与建构知识的整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呼唤中,我们急需一把钥匙来开启英语新课标教学之门。当前这场教学改革,其实质就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论新课程体系下教师的教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对备课进行一番新思考。教学目标要由只重视结果性目标向既重视结果性目标,又重视体验性目标转变;要抛弃“以本为本”的思想,确立“以标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的编选要符合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要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加强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刘娜 《现代语文》2009,(6):92-92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有效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则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实现“有效的教”,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从学科的视野转变为课程的视野、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进行实现教学从灌输中心向对话中心、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生活、从“技术实施”到“即兴演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0.
胡泉  张义玲 《农村教育》2005,(7):113-113
一、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室”所体现的是“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没有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教师主宰着课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往里钻的“圈套”,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怎么教,怎么学,教多少,学多少,参与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从知识本位到人本意识的转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人"的培养,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了天经地义。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知识如同埋在地下的矿物,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发现并挖掘它。为  相似文献   

13.
王亦群 《上海教育》2009,(21):49-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思考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与此相适应,教师的备课也正面临着视角的转变和深度的开掘。影响教师备课质量的因素既包括教材、教参,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同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8,(7):1-1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悄然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和引导者转变;教学方式也正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和探究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相似文献   

15.
丁琬琰 《中国教师》2011,(14):33-35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省普通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认识并把握新课改教学的新理念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下面就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变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在教学任务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形成的转变,实现教学“过程与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教,单纯要求学生学习知识,却很少研究学习方法,很难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研究最佳的教与学的方法,立足点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研究如何让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提高自学能力,扩大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巾的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首先,在教学方向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把历史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强调教学活动主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则突出强调了“总结”、“继承”、“思考”、“培养”等过程性内容。显然,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上获得进步和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而“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