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移动学习平台是促进移动学习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相关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基于有线网络和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平台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具有移动Web即时通信、资源实时移动共享等功能的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的体系机构和系统功能,探究实现该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以便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一种支持即时协作交流、实时共享资源与知识经验的新型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对移动学习支持环境作内部和外部的分析,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形式、设计开发流程以及开发工具进行了概括,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分类和设计流程进行了总结,并借助移动学习中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对现有的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类别和特点进行了说明,以期对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得基于移动计算的Web应用成为可能,也使得人们学习、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一种新的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学习方式——移动网络学习成为可能。各种便携式移动终端作为移动网络学习的平台,可以克服传统的以PC为终端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弊端,大大提高在线学习系统的实用性。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络技术与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辅助教学和学习是移动网络学习的核心问题,而设计开发一个能被移动终端访问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移动学习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体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较全面地了解受访者在体验前后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倾向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情境,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类型、片段持续时间以及课程的媒体形式、制约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非常认可,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在线更新、离线学习"是当前的主体实施方式,并必将走向网络化;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境是随地、随需、随时的;查询、学习和练习是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移动学习课程宜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移动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的推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已经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移动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模型可以为学习者的个性化移动学习过程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对移动学习的概念、特点及优势做出一定的阐述,分析了影响学习者在移动学习中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因素。设计出基于学习者个性特征的移动学习系统模型,同时文中对系统的各个模块以及系统模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移动学习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笔者基于艾媒咨询发布的移动教育市场研究报告,深入发掘移动学习者的核心诉求,通过剖析移动学习的实际发生过程,实现移动学习的要素分析,并综合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流媒体技术、HTML5等信息技术构建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模型,细化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服务及移动学习终端层面的技术支撑,最终完成移动学习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学习中,资源尤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与资源交互的过程。但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还不成熟,移动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且学习者很难与资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本文设计一种基于代理服务器的移动学习系统,它能够与现有数字化学习平台互连互通,无需对平台上学习资源进行重新设计即可共享给移动终端供学习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应用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者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目前的移动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浅层水平,不能激发学习者的高级思维,不能开展高效、深刻的学习。为了提高移动学习的效果,首先要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其次要不断完善移动设备,再次要设计恰当的学习材料、创建移动学习共同体,最后要开展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两者统称为移动学习服务环境)分类及其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移动学习服务环境设计的一般模式及移动学习应用于语言学习,生物科学及医学领域的典型系统服务环境,并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学习与各种移动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典型的移动学习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对移动学习服务环境的设计起到基础性作用,最终提升学习者移动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移动教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移动学习研究进展和在校大学生手持式移动设备的调查出发,在高校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移动教育系统的设想,并从移动教学系统实现的硬件设计、移动学习软件开发以及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出发,提出基于校园网的移动教学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3G环境的发展与成熟,从电子学习(E-learning)到移动学习(M-learning)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移动学习在可携带性、互动性、操作便捷性以及用户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内生的动力来推动传统学习向移动学习的转化.移动教育根据使用通信协议的不同,分为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两种形式.3G移动通信网络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建立了很好的网络平台,移动学习型手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基于移动云计算的自主学习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移动云计算和自主学习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移动云环境下自主学习系统模型,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云计算的自主学习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二者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移动云计算集合了移动技术与云计算的优势,成为当前信息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也给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在分析了移动云计算的相关理论之后,结合自主学习理论,从模型、云平台和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移动云环境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过程,以期推动移动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与在线电子学习系统的运行平台、展示环境以及传输能的区别,把电子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时,存在学习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传输、展示自动匹配方面的问题。为了让移动学习平台能处理移动数据传输不稳定和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原有学习平台数据格式异构情况。作者提出学习服务器和移动终端设备之间设置移动协作服务的先进软件解决方案。移动协作服务是为满足移动电子学习情景需求引入了一个新的中间层技术,它提供了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兼容性学习对象,并允许分布式平台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大众化普及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所引导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利用了移动终端的第一个特性——"随时随地和你在一起"。虽然手机进校园仍然值得商榷,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循循善诱,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优势,随时随地学习英语,持之以恒,将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变化,传统网络学习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Moodle学习平台独有的优势,在传统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移动学习资源,构建个性化移动学习环境。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和Moodle平台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移动学习平台的系统功能和整体架构分析,为后期的移动学习实践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移动学习及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移动流媒体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模型进行探索,完成对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及主要模块功能的设计,最后对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孔风琴 《考试周刊》2014,(26):129-130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即移动学习。本文从分析移动学习的现状及云计算支持移动学习出发,搭建了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了移动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移动学习扩展和延伸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凸显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符合新时期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能力是保证移动效果的必要条件,调查研究中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移动学习,需要培养和逐步完善自我激励、元认知能力、碎片化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熟练使用移动工具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移动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移动终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其最大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微学习则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新概念.倘若可以整合两者的优势,则会极大地推动微学习发展,完善终身教育系统.文章主要分析了微课程和移动学习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移动终端开展微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