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境伦理已有的理论建构主要是规范伦理向度的建构.规范伦理向度建构面临着规范生成困境、规范有效性问题、规范与行动之间的逻辑距离、规范普遍性与主体差异性的矛盾等诸多困境.事实上,环境伦理在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不仅可能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超越规范伦理向度的各种困境.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思路包括传统德性伦理德目意义的拓展以及具有环境美德的新型道德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是一种新型的伦理学思想,它把伦理学的世界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环境之间,强调了人不仅对同类有责任和义务,而且对非人类的自然也有责任和义务。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员。环境道德原则作为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它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原则、环境伦理平等等内容。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设置的,忽视了人与自然和环境伦理的内容,这不符合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将环境伦理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通过教育与教学引导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3.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含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4.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在构建其情感主义伦理体系时,首次将"同情"概念广泛应用于伦理学研究,使他成为同情伦理学的先驱。休谟认为,同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禀赋与生存需求,是道德的基础与判断的标准。但由于休谟的同情原则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因此,他想调和个人情感的特殊性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的努力是很难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休谟伦理难题的主要内涵及理论意义,认为休谟伦理难题是关系到伦理学是否可能的一个道德哲学问题,不仅在理论层面造成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分,也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道德实践处于深刻危机的一个反映.通过对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倡导者——麦金泰尔思想的文本分析与梳理,认为麦氏之所以能超越他之前的西方思想家并消解了休谟伦理难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的商品化,包含各类自然资源与环境权利的私人所有和市场交易,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用于推动资源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主流手段。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经济学,自然环境商品化是资本增殖逻辑下的必然产物,依靠个人对环境货币价格及其经营成本收益的计算,也就是依靠个体理性与道德自律,不仅无法解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集体伦理难题的环境问题,反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以及私人道德与公共伦理的分裂。与之相反,生态文明共同体建构的伦理基础,是将个体在市场交易机制作用下的道德自律,转为生产共同体中的社会公共伦理。这一过程包含对自然环境私有化、商品化的抗争,和超越资本主义生态伦理困境的尝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全民所有,由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开发与监管的职责。确立自然资源以及更广泛的环境权利的共同所有,才可能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性质的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反思的视角来看,乾嘉学者从四个方面对传统伦理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道德哲学作了新的拓展:首先,通过批判理学的本体论的德性伦理学,将道德根源建立在生活形式所凝结的礼之上;其次,主张自然人性论,提出节性说,反对以先验性善为基础的复性说;第三,主张道德评价的标准放在外在的行为规范上,注重行为的后果;第四,不以"成圣"而以守礼为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乾嘉思想的伦理向度是理解中国现代性发生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工物道德行为体(AMAs)日益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权"和"感知性",使得应用于军事领域、生活领域、科考领域的机器人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应用伦理学领域,需要人们在"道德层级"上对机器(人)进行重新定位,在道德产出与道德接收角色中分析其伦理问题,在扩大的道德参与圈中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11.
自然价值的合理证明是解决人类为什么要遵循自然的核心问题。西方传统环境伦理学从"自然"视角建构自然价值理论,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理论路径对立。现代环境伦理学对自然价值的合理论证必须以"自然"和"人为"视域互融,不仅需要对自然进行"道德赋值",而且诉求道德意义上人类"诗意地栖居",超越二元对立认知思维范式,走出"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12.
同情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同情的传递、感染,可以使情感在人类中产生共鸣.但对于同情的发生机制,直到休谟才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同情的发生有人性论的依据、认识论的基础,有自我的存在、人类身体结构和心灵结构的相似性及经验论方面的依据.虽然休谟没有彻底解决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但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人进行道德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生态伦理学批评理论为依据,剖析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其《大地三部曲》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意识: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聚焦"土地"和最具中国国民代表性的农民,并将二者关系上升到生态伦理的层面,既突破了伦理文化传统,又对自然与人类的德行相参、和谐互动予以伦理学意义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伦理与技术的关系如何是建构技术伦理学必须要回答的元问题。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手段,在技术尚处于经验形态的时候,伦理与技术保持着原初和谐;在技术摇身一变为机器形态时,伦理与技术遭遇现实困境;要化解困境,必须提倡人类对技术的伦理使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建构一种中国话语的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道德哲学执念于理性主义传统,总希望能够一劳永逸地找到普遍的道德法则或原则来处理所有的道德问题。现代道德哲学的这种普遍主义的伦理思考路径被称为"理论化"。当代西方的反理论思潮则主张,伦理学应当"去理论化",采取特殊主义的形式。当代规范伦理学的建构应当对这两种对立的主张进行协调,基于伦理实践,构建具有普遍性向度且能容纳特殊主义的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6.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在问题意识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很大不同。根据罗尔斯和拉莫的观点,实践哲学从伦理问题转向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职业伦理是协调职业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展开形成的,然而市场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道德冲突问题,并渗透到许多行业领域,导致职业伦理陷入困境.以科研人员为例,职业伦理陷入了环境冲突困境、角色冲突困境、利益冲突困境和价值观冲突困境.通过对这四种职业伦理困境的分析,从文化、道德、制度和理论建设方面探索了职业伦理脱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学(又称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它要求改变传统伦理的两个决定性概念:(1)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生命和自然界本身的关心,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道德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赋予它们按照生态规律永续存在的权利。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特点是,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但这不是传统伦理概念的简单扩展,不是简单地把人际伦理应用到环境事务中去,也不是关于环境保护或资源使用的伦理学。它是伦理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呼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但是生态伦理学不仅仅是为了挽救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它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在这个阶段上,伦理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整个自然都可以作为道德主体。自然成为道德主体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本就是伦理共同体中的一员,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自然被排除在伦理共同体之外。尽管如此,伦理共同体还是在扩大,自然就是其下一个逻辑扩展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具有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这种道德主体不同于以往的道德主体,而要以人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为他者"是法国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根基,其核心就是把"他者"作为自我的伦理指向,以他者唤醒自我的伦理意识,实现伦理主体的重构。库切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同样的的伦理向度,小说特有的伦理内涵值得深入挖掘。库切立足于伦理的高度,以超越政治和种族的视野,将南非所经历的的沧桑与不幸纳入伦理学的观察视角,向读者呈现他者弱势群体在残酷的历史与现实中的生存困境,执着地表达着自己重构伦理主体、重建自我与他者伦理关系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