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言》对男女两性情爱的基本态度是:充分肯定男女之间的真情真爱,同时又对各种虚情假意、始乱终弃的行为和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进行了批判。此外,《三言》中多次出现情与义的碰撞,以及人物对情、义的抉择。它不仅是冯梦龙的反理学主张,也是时代的潮流,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他个人的道德责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深受思想家李贽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三言"是冯梦龙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精神。本文以"三言"为研究主体,主要阐述了冯梦龙与封建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思想观念以及冯梦龙表达叛逆思想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摹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外,从欲望书写的角度来看,它还为人们展现出了情爱欲望、金钱欲望以及仕途欲望的相互交织,并且在摹写这些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社会及思想状况,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想以及同时期文学和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基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内涵进行解读,站在当今高校教育的角度对"仁义礼智信"思想与高校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当前大学生人格道德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探讨将"仁义礼智信"优秀思想融入人才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伦理道德。仁义促使人性升华,使人们在道德的规约下认同并承担了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历史现实中,人性欲望常常违背伦理道德的要求。在矛盾对立中,道德与人性表现为相互制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 源远流长 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传统道德 伦理纲常 博大精深 瑕瑜共藏仁义智信 忠恕礼让 孝悌廉耻 恭俭温良吸取精华 剔除糟糠 古为今用 继承发扬规范行为 陶冶思想 净化社会 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7.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对我国的道德生活实践和民主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内容: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以"善教得民"为目的的道德作用论,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为主体的道德范畴论,以"反省内求"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相似文献   

8.
当今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中专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把“仁义礼智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中,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道德缺失原因.“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出发,论述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更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 源远流长传统道德 伦理纲常仁义智信 忠恕礼让吸取精华 剔除糟糠规范行为 陶冶思想仁者爱人 人民至上民贵君轻 仁政则王仁者修身 品德高尚魏征直谏 兼听明亮包公青天 正义伸张海瑞上疏 深孚众望  相似文献   

10.
孟子深刻揭示了士入仕的核心内涵与伦理规范,将政治与伦理紧密相连。他认为士入仕是一种君子之事,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中能够从仁义之道的志业。并且,孟子将士阶层及其入仕的伦理规范归结为士的人格、士志于道、士的道德责任三个层面。孟子认为,士的人格是以保持自身尊严的大丈夫为目标的;士志于仁义之道,以弘道为己任;士的道德责任是致内心而生发出来的关怀天下的良心。孟子的思想也具有当代价值,继承和发展孟子士入仕的思想,对于当今有志于从政的知识分子来说,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学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他对通欲学的深刻认识与全力倡导之中,体现在着力反映市民阶层的观念,意志与理想的创伤之中,表现为反对压迫,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平等,幸福爱情,具有人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梦龙建立了“N表”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何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16-18,32
冯梦龙是“情教”的倡导者,但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说教家,它们构成了冯梦龙的思想冲突。在“三言”中这种矛盾表现为:倡导婚姻自由与维护封建礼制;肯定情欲,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又不能忘怀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互信、互知的市民之情,同时又推崇“忠臣”、“义仆”之类的封建人伦之情。这种矛盾与冯梦龙的世界观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古今小说》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改编自宋懋澄的《珍珠衫记》。冯梦龙对它 改动不大,但命名角色却体现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中,对男性主人公的命名表现了冯梦龙在 一定道德规范范围内肯定人性和真情的思想,对女性主人公的命名则体现了男性世界对女人 的道德要求和内在渴望。  相似文献   

15.
韩非的德法观是建立在"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之上的,他对儒家的道德仁义和"德治"思想的批判、对道德概念的法家式改造,并不是为了否定道德自身,而是希望通过法治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韩非德法观发展的结果是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理念的提出,其"德""法"观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并对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抉择多有鉴借。  相似文献   

16.
人类道德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涵盖了诚信、仁义、和合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孔孟民本思想及王道政治的价值理念,就是其道德纲领的最终体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精神,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匡正时弊、济世救民、兼善天下的宏伟抱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崇尚仁义,坚守信念,刚直不阿,藐视权贵。他所强调的士人的志向、节操、尊严,既表现了对高尚人格和道德境界的孜孜追求,又表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坚持理想、舍生取义的傲岸性格和风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的通俗文学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因此他的适俗思想是极其复杂的。这里,我们就主要从其作品的总体类型中去探析冯梦龙的适俗思想。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以天人论为形上依据,吸收百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了改造。他的改造突破宗法血缘限制,否定了孔孟的“亲亲”之仁、“敬长”之义,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把“仁”和人、“义”和我联系起来,提出了“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的仁义法思想,从而赋予“仁”和“义”新的内涵。这一改造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