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新兴运动,探索运动项目的训练特征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正确训练理念的前提。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教练员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特征的认知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竞赛特征;近4成教练员对该项目训练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专项化训练水平较低。建议:加强项目供能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加强该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程度,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运动特征、竞赛特征和训练特征3个角度对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特征在于其首先是划船运动,其次是划船竞速运动,本质上是在激流中进行的划船竞速运动;竞赛特征是,比赛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激流中划船的快慢和划船的路线准确性,竞赛是典型的竞争优晋类多轮次竞赛;训练特征是围绕激流划船竞速需要组织训练,专项训练难以连续多次重复,运动员技术选择和运用正确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皮划艇激流回旋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以2009年、2010年皮划艇激流回旋世界锦标赛各小项前八名的成绩分布情况为切入点,了解分析世界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格局及其发展水平,并对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此探索适合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在福建省开展的方法经验,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激流皮划艇运动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正式加入奥运竞技大家庭,我国于1999年正式开展激流回旋项目。目前世界上法国、德国、斯洛伐克等国家的水平较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获得两个参赛资格,其中男子双划获得第十一名、女子皮艇获得第十八名,皮划艇激流回旋设男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男子双人划艇、女子单人皮艇4个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6.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从开展至今,不足七年,虽然在04年获得了二张奥运会入场券,但与国外高水平运动成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使我国激流项目,尽快地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就皮划艇激流回旋的训练和竞技状态的形成,谈一谈我们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激流回旋皮艇项目逆水门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未艾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中国驻足三年有余 ,回顾其快速发展的历程 ,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水上项目的未来和希望。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 ,对该项运动的皮艇项目逆水门技术进行详尽分析 ,以期达到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我国新开展的奥运会项目,我省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就我省激流运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是我国在1999年新引进的奥运会竞技运动项目,经过短短的7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奋斗,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让世界激流界惊讶的进步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我们对于该项目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笔者有幸作为国家队教练员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国家激流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国家队和四川队以及在国外的见到的优秀世界级运动员的训练的总结与分析,总结出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以依靠自身体能和借助水能控制船为目的的,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智能性技巧类竞速项目。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有数据表明,我国重点队员的部分运动素质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已不分上下,解决好部分技术细节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关键。激流回旋项目是一项技巧性体能类项目,它是利用熟练的技巧、清晰敏锐的判断和良好的水感及控船能力,以正确的顺序、最少的时间到达终点,获得好的成绩。强调“快、准、狠、稳、变”的运动特征,是非常适合亚洲人体形特征开展的项目。激流回旋项目在我国还是个年轻的项目,该项目目前在国内理论性的研究并不多,而理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和训练负荷分析,结合比赛成绩、生理测试结果和国内外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从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3个角度探索皮划艇激流回旋的项目特征,搭建皮划艇激流回旋的专项能力结构,并挖掘各专项特征对训练的启示.研究结论表明: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一个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手一体的复杂项目;体能训练应以有氧耐力、力量多样性和核心力量为主,技术训练应以提高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心理训练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皮划艇激流回旋航道产生激流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航道上不同地方安放不同大小、不同角度的丁坝,从而形成复杂的水流.因此,对丁坝绕流的研究是激流回旋运动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4种挑角的丁坝附近水流场的水位进行了数值计算,总结速度的变化特点和一般规律,为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运动员改进和完善运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解析法对皮划艇激流回旋皮艇翻滚技术进行分析.从运动学角度揭示决定翻滚技术成败的各关键因素,并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达到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以及漂流运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是多关节多角度参与的的非周期的动作项目,在不断深刻研究项目规律和特点中发现,过去训练体能的单关节固定身体的杠铃力量并不能很好同专项能力相结合.通过近几年的训练探索,较深刻的理解了功能训练的理念,总结出一套符合项目发展,联系密切,切实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帮助的功能训练方法,并结合全年训练安排进行训练与评估.达到防止伤病和促进专项能力提高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进行分析核心功能性训练在激流回旋皮划艇训练中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不同于静水训练,无门竞速是激流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技术,为选择有效的激流回旋训练手段、突出专项强度、调整训练周期、探索适合激流回旋训练的最佳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跟踪训练法对10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比较找到了改进激流回旋无门竞速的技术方法,加强无门竞速训练动作技术要求,并进行相应理论指导,训练时效性和运动成绩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和省代表队激流皮划艇运动员9个多月训练和比赛期间运动创伤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找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部位及受伤容易发生的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博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95-496
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专项能力训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1932年起源于瑞士,1972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目前共设有4枚奥运金牌。激流回旋比赛时,运动员持桨驾艇奋力争先,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无误地通过一段设有水门的湍急赛道。运动员驾着皮划艇穿梭在汹涌的浪涛中,时而顺流疾驶,时而逆流回转,时而在浪谷穿梭,时而在浪头飞翔。既要因势利导借助水流力量,又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激流回旋运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激流回旋这个年轻的水上项目在我国落户仅仅两年多 ,但其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1 999年 ,我国首次组队出征西班牙世界锦标赛就引起世人的瞩目。 2 0 0 0年、2 0 0 1年中国激流回旋队经历几站世界杯比赛的洗礼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个别项目已跻身世界中游水平 ,且增长势头看好。最为可喜的是在 2 0 0 0年首届亚洲锦标赛上 ,中国队囊括了四项冠军。中国队的表现预示着其在未来的世界激流回旋运动中将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开展激流回旋运动是奥运战略的产物。 1 999年夏季 ,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十多支激流回旋队 ,从此中国水军诞生了一支新生力…  相似文献   

20.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在我国开展该项运动的内在制约机制,认为虽然存在各种困难,但总体前景乐观,并对如何发展此项运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