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略"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对其用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勾勒出程度副词"略"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流传了几百年.我们通过对谚解本<老乞大>中"子"、"儿"、"们"、"头"、"家"、"生"六个词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梳理、分析,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北方口语中词缀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莫非"、"莫不是"、"难道"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考察,从共时的角度对三者进行了辨析.发现三者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同义词,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可以替换,它们的具体用法及所表达的语气等方面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历时语法中的"Vx(著)着"中"(著)着"、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对"VX(著)着"中"(著)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许多共时的语法变异能够从历时变化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从历时和共时平面,从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等七个方面,对衡阳方言副词的性状和特点、功能和意义、用法等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探求,对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特点的副词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调查的静态描写、举例说明的动态分析以及共时历时的比较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旨在揭示中古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副词发展和运用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甘谷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西北方言,其语音系统包括27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本文对甘谷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静态描写,并结合汉语中古音和普通话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比较,阐明其主要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丁娜娜 《海外英语》2012,(7):238-239
Grammaticalization is not just progressive diachronic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language,but there may be grammaticalization sta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ame synchronic state.Start with the two aspects of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nandao" as the object;grammaticalization,the theoretical basis.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synchronic level,inquiry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iachronic level.And summarize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ath and motiv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nandao".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nandao" is from verbal polarization phrase to speculation tone of adverb to rhetorical tone of adverb.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3.
"非常"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4.
“动宾式动词+宾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各位学人对于“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的讨论,本尝试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整体、系统地把握该语法现象,在历时研究方面,考察其历史源流,在共时研究方面,分别考察这种语法形式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可实现性、搭配规律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全文通过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新编五代史平话》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与唐代第一人称代词体系特点作了比较,由此可以了解宋元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以及文言和白话相结合下产生的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合声字母”是切音字运动时期王照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王照创制的“合声字母”推行之后,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切音字运动时期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切音方案,甚至对后期出现的注音字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官话合声字母》进行概述,可以从中管窥“合声字母”的特点以及它的声韵调系统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有何异同,并对“合声字母”创制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共时与历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蜘蛛"一词在吴语处州方言的地理分布状况,通过语言地图静态的横向地理比较,展示"蜘蛛"一词动态的纵向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地理和历史的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按照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理论,我们观察任何事物都应是动态的、多维的、整体的。为此,在文艺学研究中,要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微观和宏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这样,才能显示研究对象的现代性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训世评话》文白对照,从共时平面上反映了15世纪初汉语口语面貌,也从历时角度上反映了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演变概貌。本文以语义为单位,先选取其中的12类语义动词,依据其文白对译例证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补充和说明这类动词在明初的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借此为明代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可靠断代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