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2.
何元林 《考试周刊》2011,(87):172-173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近代师范教育,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初步认识到师范教育的专业特性。1897年,《申报》载文《论盛京卿创设师范学堂之善》,对"师范"二字作了诠释:"以学为师之范",故名师范。此文明确揭示了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以教人为师之道",而且"为师皆得教法"。1904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了师范教育与中学教育之异同:"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入学学生学历相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师范教育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封闭式师范体制向开放式师范体制过渡,既而重归封闭式师范体制再向开放式师范体制过渡"这四个阶段.每当实行封闭式师范体制时,必有师范生免费政策与之配套;每当向开放式师范体制过渡时,则师范生免费政策也随之取销.2007年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出台,是否表征了中国将重归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呢?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师范教育体制和师范生待遇的介绍和研讨,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否定性回答.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是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内容非常丰富。他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多建树,而且在实践上有很多创新,成为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先导。当前,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总结其师范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快和深化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陶行知充分肯定师范教育在发展经济,增强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早在1921年,他  相似文献   

5.
师范专业是师范教育办学的基本载体和师范生培养的直接主体,师范专业办得好,师范教育才有质量.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是大力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和制度保障,对师范教育而言不亚于一场新的革命.师范教育利益相关者要进一步提高对师范专业认证实施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正视和推进解决影响师范教育发展的长期性与瓶颈性问题.师范教育的高品质发展,外在方面要注重利用专业认证有利时机为师范教育充分赋能,内在方面要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引擎充分激活师范教育动能.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改革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师范教育改革上,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救国救民的高度来论述师范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他针对旧的传统师范教育的种种积弊,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师范教育改革理论,同时亲自领导和参加师范教育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为师范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师范教育改革理论,尽管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但由于它反映了师范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处处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不仅是改革当时师范教育的指路明灯,而且对现今师范教育的改革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学习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改革观对我校教改的启示,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 ,贯穿于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中 ,每个阶段的争论 ,都有其不同的前因和后果 ,但根本的原因是 ,政府为体现对师范教育的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统一规定 ,这种统一规定随着时代的变化暴露出其封闭性的特点 ,而在师范教育改革中 ,又往往将“师范性”作为“学术性”的障碍来对待 ,导致“师范性”的不断反弹。百年的争论启示我们 :立足中国国情 ,减少争论 ,大力进行师范教育实践 ,完全可以探索出中国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芹 《云南教育》2011,(4):47-47
中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中等师范教育。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等师范教育经历了它的辉煌期。进入变革期,三级师范逐渐向二级师范过渡。到目前为止,除少数边、老、少、穷地区保留中等师范外,全国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完成变革,或升格成为高等师范,或改为普通中学。  相似文献   

9.
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范教育带入21世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的师范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体系1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一百年历史。我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完100年的历程。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内设师范院,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开...  相似文献   

10.
一、师范教育的起始和演变 (一)创设师范院中国的师范教育制度是在清末建立近代学制时出现的。 1.自办师范的思潮。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维新派人士就认识到办学堂则先要自办师范学堂,以造就中小学师资。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就列举了聘用外国人担任教师的五大弊端,提出自办师范学堂。维新派的革新被清政府的顽固派镇压了,但废科举办学堂,自办师范教育的主张为人们所接受,形成推动近代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发展的思潮。当时清政府掌管教育及实业的大臣,也认识到自办师范的重要性。盛宣怀、张百熙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奋斗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先后创办过晓庄师范和湘湖师范,并发表过《新学制与师范教育》、《天将明之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师范教育下乡》等很多论著和演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从乡村师范教育到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这是他教育思想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当今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百年师范,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心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理解进行了中国化的创造,体现了师范课程建设者自觉的专业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课程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命脉,为今天的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富于启迪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师范教育在其110年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10年来师范教育发展的教训有:未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理论,导致师范教育行而不远;速成师范过多,影响师范教育长远发展;对基础教育研究过少,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教学;管理制度弹性过大,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07,(9):56-56
中国师范教育源于鸦片战争之后,最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当数由上海南洋公学于1897年所设的师范院,而真正开启高等师范教育的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影响王涛黎章春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历时100周年,中国的师范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积累起不少成功的经验。今天,我们回首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探究其特点和影响,仍能从...  相似文献   

16.
章通过中国与俄罗斯现行师范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对如何使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实现新的整合,进而推进中国教师教育向教师专业化方向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因为,恰逢中国师范教育创办100周年。纵观百年历程,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才得到真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6年召开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师范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百年师范,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心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理解进行了“中国化”的创造。体现了师范课程建设者自觉的专业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课程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命脉,为今天的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富于启迪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9.
清末,随着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苏北师范教育也得以起步,创立了一些师范学堂(校)和师范传习所。苏北地方官绅推动了苏北师范教育现代化起步,师范学堂体系以初等师范学堂和传习所为主。清末苏北师范教育为苏北地区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师资和人才,推动了苏北地区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奠定了民国以后苏北地区教育(包括师范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师范教育是中舀近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湖南第一师范是湖南乃至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湖南一师为个案,研究湖南早期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民主教育及其办学成果,不仅对师范教育有“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