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整整150年前,在中国国难当头、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清政府建立了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源地,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启动了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前进步伐,是中国教育史和英语教育史上一件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事件。一、京师同文馆概况在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相似文献   

2.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3.
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育为近代中国外交、科技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复合人才,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为以后的英语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语学校,是我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建立后聘请外籍教师,构建雄厚的师资资源,采用"语法—英语翻译"教学法,培育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满足了清政府外交翻译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5.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官办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教学活动独特,师资配备较高,教学课程设置既传统又现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我国近代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学习西语、西学逐渐成为开明士大夫的共识。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作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产物,曾经红极一时。几十年间,它由最初的单一语言类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随着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京师同文馆也受到很大冲击。虽然京师同文馆对于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化,但它始终是以“中体西用”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教育事业,缺乏对没落腐朽封建制度和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变革,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仍有创榛辟莽之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京师同文馆的开办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它的设立,表明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正是由于它的"头羊"作用,才有紧随其后一批外国语言学校的创立和众多其他类型洋务学堂的涌现.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英语翻译人才,也开创了我国近代馆办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的渊源,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代官办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正式启动,首开我国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埘京师同文馆创立背景、嬗变过程的探讨,重在说明其对近代外语教育产生的首发作用及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在清朝的洋务运动中,为了更好地培养英语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洋务派在各地开办了同文馆,用以教授英语,培养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所有的同文馆中以京师同文馆最为著名。京师同文馆的开办,不但开创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先河,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英语方面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1.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学的出版社历史悠久,欧洲主要国家的大学都在16世纪前创立了自己的出版社,世界上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其出版活动始于12世纪.我国的大学出版则产生较晚,一般视京师同文馆为源头.它是1862年由洋务派创建的,其主要活动是把翻译外文书籍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目标和途径.在"学西方"的时代大背景下,此种译书活动受到知识界的认可和欢迎.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译书市场,1873年同文馆附设印刷所,1886年又专设纂修官负责译本的编辑加工和润笔,至此,京师同文馆已基本具了备现代大学出版社的雏形.自1862年成立到1901年并人京师大学堂,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京师同文馆累计翻译外国著作二百余种,其中不乏《万国公法》、《化学阐源》等在学界、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译作. 目前,我国学界对大学出版社的研究也多沿京师同文馆译书出版一脉,着重探讨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及其蕴含的文化特征.此思路与西方重视大学出版,强调大学出版社学术个性的研究趋向相吻合,也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中国的外语学校,人们所熟知的有两类:一类是教会学校,如徐汇公学、圣约翰书院,这些学校并不以教习外语为专职,但外语是其主课之一;另一类是官办同文馆,如京师同文馆、广东同文馆、上海广方言论。前类学校的创办,反映了西方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渗透的意图;后类学校的建立,则是清廷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而采取的应对之方。但是,在上海,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一、早期外语培训班与夜校据可查文字资料,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海已出现了专教英语的业余外语学校。这里所说的“业余”,在西方星期工作制尚未通行于上海时…  相似文献   

14.
林川 《兰台世界》2012,(30):63-64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新式外语学校,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晚清英语教育有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京师同文馆是为培养掌握外语和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新式人才而设立的,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最重要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其于1876年设立了辅助教学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官办性质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其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中,因而也具有鲜明的过渡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丹丹 《兰台世界》2012,(21):16-17
中国正式的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1862年6月,隶属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为清政府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校,其办学之初,就拥有了一批优秀的英文教习。  相似文献   

17.
京师同文馆为我国培养出了第一批懂得西方文字、西方文艺的人才,在培养大量的外语人才的同时,不断对西方国家的书籍进行翻译,促进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从而实现了我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两者有机结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是外国语文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1911年2 月,利用庚款而专门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消华留美预备学校——“消华学堂”正式成立.清华学堂不仅在清末中美教育交流巾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其外语教育模式对近代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简要述评,以为今天的外语教育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余迎 《兰台世界》2016,(10):137-139
京师同文馆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儒学教育和施教方法的一次大革新与大突破,从中国教育史的角度来看,京师同文馆的确是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式学堂,它不仅具有全新的教育内容,还具有全新的管理模式。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第一",它在没有前人足迹的状态下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再加上清政府对教育改革的不彻底性,还有顽固派势力对京师同文馆进行干扰,也使得京师同文馆在管理上产生了一些漏洞,存在着如学生管理上的、学政与师资管理上的、思想教育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蔡畔 《兰台世界》2015,(7):107-108
由于清末奕沂等人认识到学习天文、算学对于机械制造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故请求在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1867年(同治六年)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