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超  李程 《青年记者》2005,(4):19-19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由于是不定项选择,某些结果会出现超出总人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南行 《青年记者》2003,(9):35-35,38
发行一份杂志跟发行一本书要有很大不同,这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运作过程。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妥协和面对:多数杂志依靠售卖广告和发行杂志生存,这需要—份稳定的计划;你还要与印刷商、分销商、广告商保持长期的合同关系;最重要的是杂志需要一份稳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7,(2):50-55
二十 菊丈道鉴:手书敬悉。农回沪已数日,尚未进谒为歉!本馆近日新出杂志有下列数种:(一)文学杂志、(二)教育杂志(七月出版)、(三)学原、(四)新儿童世界。已嘱出版科每种每期以一份呈核,不日想可送到。昨至静安寺路工厂视察,知五月份工作效率较前增高,并以奉闻。匆上。敬请道安。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21日,是我风尘仆仆来知音杂志社报到上班的第一天。《知音》办了份月末版,每月出5本杂志,对外招兵买马,我就来了。  相似文献   

5.
6月9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武汉东方大酒店隆重庆贺《特别关注》杂志期发量突破100万份。至此,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拥有一份期发量超100万份的报纸《楚天都市报》的同时,还拥有一份期发量超100万份的杂志,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双百万”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因了文学的缘故罢,2002年初,我一介农民也有幸被文联选送到省里的作家班学习了半年。期满后,我不想再回老家扛犁荷锄,耕种那仅有的几分田地,便左手拿一本作家班的结业证书,右手持一叠发表过的作品,在省城各大报、刊、社频频出入,想寻份既体面又高贵的编辑或记者之类的工作。但我狼奔豕突了半个月,却连工作的影子都没摸着:省城人才济济,遍地是博士生、研  相似文献   

7.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5,1(8):67-68
从1915年直至1929年逝世,梁启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津的饮冰室(当时意租界西马路25号,现今河北区民族路46号)度过的。天津成了梁启超的第二故乡。然而,在天津生活期间,梁启超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与述活动,他的新闻活动十分有限。梁启超在天津只主持过一份杂志——《庸言》。  相似文献   

8.
袁丽娜 《新闻传播》2004,(10):58-59
创刊于1917年的《福布斯》杂志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本纯粹报道商业新闻的财经杂志,它的出版标志着美国商业新闻的起始。《福布斯》杂志年发行量超过100万份,拥有全球近500万高层次的商界读者群,其中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田乐廷,扶沟县经贸委的一位干部。30多年来,他痴心报海,以顽强的毅力营造旧闻新读的报刊化乐园。如今,他的“藏报轩”已集各类报刊6000种、8万余份。并把800多种6万份集报分类整理归纳为20个系列、100多个卷集,涵盖300多个专题内容;剪辑报刊资料2万多条,分12大类32项,粘贴128本。另有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杂志200种、3000余册,藏书5600册。  相似文献   

10.
曾有期刊界人士自豪地说过,在这个资讯超载的世界,报纸虽不令你落伍,但令你迷失在琐碎的汪洋大海;电视虽不令你无聊,但令你泯灭自己惟有杂志,一份份为不同的社会族群度身定做的杂志,令你找到知音、盟友和自我空间。实力媒体大中华区总裁李志恒说:“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单元到多元,由大众化向个人化的转变。在单元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需求都是单一雷同的,但在个人化的社会里却不一样,人们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杂志媒体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它是一种个人化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知音》已成了一种现象。其一是因为它爆发似的发展:1985年创刊,当年年底发行量就超过100万份,1996年达到200万份,同年海外版达30万份,1998年的发行量达到320万份,如今月发行量已超过450万份,并由一刊变成七刊,成立了期刊集团,走上了多种经营之路;二是它给业界带来的深不可解的谜团:那么“俗”、“浅”的一份杂志何以获得如此成功。然而,成功者自有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1,(12):38-39
随着第12期杂志的出版,你们——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2期学员的学习也进入了尾声。尽管你们到2月底才算正式结业,但由于你们的杂志只发到年底,而第12期学员的学习又从明年1月份开始,这就不得不在你们学习尚没完全结束的时候说一声再见了。  相似文献   

13.
史占旗 《传媒》2007,(9):55-55
《知音》杂志早就听说过,但未阅读过.去年底单位告知,可订一份报或刊,我便给女儿订了一份《知音》杂志.  相似文献   

14.
安辑 《出版参考》2006,(5X):28-28
台湾第一份杂志产业调查报告日前推出、调查显示,台湾杂志全球化、电子化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而集团化经营则是未来趋势。整体产业衰退的趋势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作家中,与报刊没有任何关系的,大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是编者,就是作者。很多作家都当过报刊编辑,正是经过他们之手,一部部重要作品,从报刊走入读者,走进历史的荣耀。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1897~1986)先后主编过多种报刊,尤其是他在抗战前后两度主编的《文学杂志》,是当时最畅销的文艺刊物,每期行销都在两万份以上,读者印象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于平安 《出版参考》2007,(7X):37-37,42
2001年,按照伊拉斯谟(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1466—1556)欧洲国家学生互换教学大纲,两位意大利年轻人安德里亚·法拉洛(Adrina Farano)和尼古拉·德拉尔奇普雷特(Nicola Dell’Arciprete)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决定创办一份多语种电子版杂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韩彦儒 《军事记者》2004,(11):72-72
我从事农村基层武装工作已经5个年头了,以前总是老部长手把手教我写作,可老不入门。自从今年我参加了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后,通过学习教材、《军事记》杂志、函授月刊和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加热爱写作了。今年3月份,我的处女作《邵岗民兵成为计生模范户》终于登上了省、市级党报,使我踏上了新闻报道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杨 《新闻爱好者》2007,(12):84-85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份高校新闻杂志,《河南教育》(高校版)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段求索的道路。在短短两年多的办刊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办刊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朱玉祥 《今传媒》2006,(3X):47-47
2000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命我主编《特别关注》杂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当年10月出版创刊号,2005年5月,《特别关注》杂志的期发量突破100万份。这是新世纪创刊的第一份期发量过百万的杂志,也是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的杂志,业内人士称《特别关注》是“期刊黑马”,并提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特别关注现象”,许多杂志社上门询问如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快速提升发行量。  相似文献   

20.
清末出现的农学杂志热是中国期刊史上值得关注的一页,其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当时出现的传统农业困境,是农学杂志热的社会基础.统计发现,这一时期创办的农学杂志有19份,其中由农会主办的杂志最多共有8份,科学社团主办的杂志共有7份,学堂创办的杂志共有4份.清末农学杂志热是近现代科学知识传播在中国的滥觞,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点.对清末出现的农学杂志热的考察,有利于拓展中国报刊史和新闻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