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档案》2009,(3):92-92
原三机部副部长徐昌裕在回忆录中有如下一段非常形象的话,他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是在长江里行船,风平浪静,很顺利,而‘大跃进’时期,即从1959年到1962年,我们的船则驶进大海,面临的是狂风大浪。这一时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有同志说,航空工业经历了两个“马鞍形”,这很形象。我们大家都同意。第一个“马鞍形”是“大跃进”,这大家看得很清楚。第二个“马鞍形”就是“文化大革命”,破坏性大,成就很少,大家都谴责。  相似文献   

2.
阿龙 《中国广播》2006,(5):57-58
“花儿抄袭”算是2006年流行乐坛爆出的一大丑闻,为此媒体也是炒得沸沸扬扬。当然也不乏“骨粉级粉丝”为“花儿”喊冤叫屈,因为抄袭乃流行乐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只不过“花儿”撞到了枪口上。作为个体的“抄袭”,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事件”,之后更多的是为这个人气爆棚的组合,因一念之差的中道而废去惋惜;但如果“抄袭”作为整体的“潜规则”,成了流行乐坛的常态,那可就是文化生态的混乱与失衡了,除了反省更有必要反思。过于放纵,明星也可以变成魔鬼。当人们为流行乐坛的“繁荣”高唱赞歌时,一股违反艺术发展的暗流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受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明星个个都想成名要趁早,可写不出来又很困惑!于是自律意识淡漠的“花儿”就抄呗,抄着抄着,原创力日益萎  相似文献   

3.
黄鸿森 《传媒》2002,(8):37-37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英帝国主义巨量鸦片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 “林则徐,烧鸦片”,说说可以,写在书面上就要用“销”,不能用“烧”,因为林氏是用化学方法销毁的,不是点火烧毁的。笔者阅读书刊,不时还可见到用“烧”的。例如: (1)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我从上海出版系统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现代文学研究室下面,有一个“孤岛文学”小组,由我负责,任务是编辑整理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和“孤岛”文学作品选辑等工作。周楞伽先生原与我同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在已经改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他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文艺界相当地活跃,于是,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当年的往事。并且交谈一些过去发生在出版社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5.
最近郭德纲事件闹得很是红火,红火不仅因为郭德纲为徒弟撑腰、大骂了媒体记者。也因为社会各界对所谓媒体动用公权力“封杀”郭德纲,意见不一致纷纷攘攘有关。而在我看来.之所以闹成这样,原因本也简单,就是因为郭德纲是个“名人”。名人骂人引了公愤,媒体“封杀”了郭德纲,政府又在其中当了一回冤大头,成了替媒体挡箭的靶子,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6.
“乌合之众”是指人们常说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合。群体中的个人因为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表现出“低智商”,滋生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这在意见多元化,表达自由化的自媒体时代,表现更为突出。2013年2月,“李某某轮奸案”在网络爆发,网络传播环境中呈现出非理性表达和暴力言词一边倒的局面,对自媒体时代“乌合之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将有助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8.
“人口新闻”有风险,是新闻同行所公认的;人口新闻难写也是业界同仁所达成了共识的。记得刚到《深圳商报》时,有位老总给我们讲课时,就提醒我们,写计划生育新闻,可千万要小心,因为那里有不少的“雷区”。也正是因为这位老总的提醒,使我能够时时小心,处处留意,自1999年开始接触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以来,我做到了没有出任何“人口新闻”报道方面的差错,而且发稿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前有增加和提高,有的“人口新闻稿件”发到了深圳商报的头条位置,实现了这类新闻上头条的零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1.
何峰 《湖北档案》2003,(3):36-36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使用的币种最小单位是“元”。1955年以后,使用的币种最小单位是“分”。折算方法是壹佰元兑换壹分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1953年的活期储蓄存款存折。说来也巧,我在旧书店看见一本1950年出版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这本书是用牛皮纸包的,因为家中差这一卷,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回家将书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本1953年的活期储蓄存款存折。这本存折长11.7厘米,宽7.3厘米。封面上印  相似文献   

12.
邹霞 《声屏世界》2006,(7):28-28
头条在电视新闻编排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8,(9):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地方就是那样”……每次听到这些,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阵寒意,因为他们忘却了记者的根本——质疑。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很多“文革”题材小说的结局常常是:受害者没有找到具体的责任人(如果有也只是大家的共同责任人,那就是“四人帮”),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其加以起诉、施以惩罚。相反,受害者或作者都倾向于原谅甚或帮助伤害过自己的加害者,因为“害人者其实也被人害”,因为整个悲剧不取决于任何个人,或者加害者只是无知而非坏人。比如,王蒙的《蝴蝶》和张贤亮的《绿化树》中都没有可以具体归罪的人。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7.
沈芸 《军事记者》2010,(3):34-35
说起他。很多熟悉的同事都会脱口而出:“嘿,水牛!”口气里带着亲切的调佩,更多的是内心的敬佩。可他却说,自己不“水”也不“牛”,只是因为肯吃苦,有着一股牛劲,才得了这个雅号。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孤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之所以还要在这里提一提,倒不是因为它是大家谈论 的热门焦点,也不是因为它是当前传媒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实在是因为它对我们传媒行业未来的 信息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值我国正全面开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际,传媒行业的技术工作 者们,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但是,语言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