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幼儿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不会如何欣赏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而美  相似文献   

2.
欣赏美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要注意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创造美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他们能够在许多领域里创造美,欣赏美与创造美是辩证的统一;欣赏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创造美是欣赏美的物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绘画创作的教学,是以学生对生活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欣赏感悟,让学生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把他们对事物的情感,展现在绘画中去,以达到让学生积极探索,诱发学生对命题画、记忆画、想象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绘画创作教学的方法较多,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的事物能够深深吸引每个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对美具有敏感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实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这个目标呢?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这一理论在当今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起着较高的指导作用。幼儿园通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孩子在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和美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纸艺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是指以纸质材料为媒介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且以集体教学形式开展。范例是指提供给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典型素材和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支持性事例,其内容包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图片、实物、视频、艺术作品等。实践中发现,范例在纸艺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唤醒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与欣赏,促进幼儿对美的事物的表现与创造。那么如何让纸艺“巧遇”范例,发挥范例在纸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积累了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把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作为基本的内容。有效运用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有意识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体,语文课文中美的因素是审美客体,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欣赏、感知和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到领会事物美或艺术美的方法,产生美的感觉或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心灵美等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会提及审美一词,孩子要"审"的"美"究竟为何物?每个孩子都具备感知美的能力吗?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美的世界,拥有美的力量呢?我认为美育就是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美的需求,二是要会创造美。所以儿童美育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保护儿童敏锐的感受力,二是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带孩子去感受不同现代人们的很多心理疾病的起源都是因为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断裂。人能够感受到美,是人没有跟自然关系断裂的一个明显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
美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真与善的统一体。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进而在实践活动欣赏美,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社会美、自然美、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使孩子能够大胆地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环境,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一、亲近大自然,为幼儿寻找绘画的素材自然环境是孩子接触的最真实的环境,它可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大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的自然生活,让他们充分体验、惑受、欣赏自然的美,从而不断提升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强 《成才之路》2011,(11):94-I0023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是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捕捉到美并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走进数学欣赏美中卫县教师进修学校李胜旗美的事物往往具有新奇、独特、匀称而和谐等特点,它能唤起人们的愉悦,激发人们去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数学的认知活动和育美活动结合起来。一、美的存在性数学中有美吗?让我们来看看以下数、数...  相似文献   

18.
美术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事物的联系,来引导他们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变过去以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授课形式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体验,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学习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以美育人。用伟人的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是由人的创造才能、智慧、思想和情感诸要素构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美的本质力量就是唤起孩子们的生命激情,自由感受美的愉悦,特别是处于懵懂状态中的小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孩子体验美的开拓者。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教孩子欣赏美好的事物,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展孩子的感觉和了解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及真挚的思想情感。这种爱美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十分有意义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20.
孙美娜 《文教资料》2013,(28):72-74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中开展美育,首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因为没有审美能力,再美的事物也没有意义;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美。因为只有创造出新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行为、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