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名店名牌,金陵金利来”,这是我们省有线电视台每天都要播出的一条广告词。每当看到这条广告,我总想,我们江苏的广播电视系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名牌”。  相似文献   

2.
从“18K镀真金项链”的广告谈起田树栋经常读报的人对这样一条广告是不会陌生的:18K镀真金项链,每条只售18元———这绝对是真的。每人最多限购三条,———我们之所以发布这样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广告,是因为我们正在策划另一项庞大的广告计划。“18K镀真金...  相似文献   

3.
朱飞 《新闻世界》2009,(12):54-55
(一)电视广告与广告意识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由上海市美术公司代理的第一例商业广告——时长1分35秒的“参桂补酒”广告。这是中国大陆广告市场的第一条电视广告。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西铁城一星辰表誉满京城”。  相似文献   

4.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日前看到一条挥舞利剑的“三剑客”广告,以为是出售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让大伙失望的是我的“以为”错了,此“三剑客’乃××视听广告。正当迷惑不解的时候,又有这个VCD的“好功夫”,那个VCD的“真功夫”充耳盈眼。一连串失去“个性”的广告,就像上映“武侠·功夫”连续剧,只不过“主角”不同而已。依葫芦画瓢是广告的大忌。广告:呼唤创意。记得最早的广告是冀县的暖气片,尔后有了“报导式”广告,又有了五秒三秒的品牌广告。纵现广告走过的这一段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  相似文献   

6.
某报不久前曾刊发一条新闻,内容为:王某违法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赌博罪刑事拘留。令人无法理喻的是这家媒体就是这则违法广告的刊载和传播者。更让人尴尬的是,就在这条新闻刊出的当日,这家报纸还赫然打出“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的广告,让这则违法广告狠狠地掌了新闻的嘴,也抽打这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事实上,当这则违法广告第一次刊出时,就遭到这家媒体工作人员的质疑和广大读者的谴责,但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小事,现在玩麻将成风,全自动麻将机“可减少玩者的‘劳动’,提高玩的‘效率’,登出这样的广告算是‘为市民服务’。但关键还是能“赚”一笔广告费,不能“轻言放弃”,于是大开绿灯,这则违法广告便堂而皇之地经常“亮相”于这家媒体,最终闹出笑话和尴尬。类似的违法广告与新闻“冲突”“相克”的现象并非鲜见。有些广告明明“踩红线”,媒体当事人也明知其违规甚至违法,但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动因”就是经济利益驱动,及至事情闹“大”了才草草收场。违法广告遭查处曝光,媒体刊出的相关新闻与违法广告“打架”,让媒体自身尴尬难堪丢尽了颜面,在读者中失去了权威和信誉,得不偿失。不可否认,广告经营是媒体生存发展的一个基石,但经营应有道,...  相似文献   

7.
1987年第5期《新疆新闻界》刊登了一篇《新闻乎?广告乎?》的文章。文虽不长,我却越读越胡涂,越纳闷。文中写道:某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刊出了一则广告”,“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于是乎,作者就发出了“新闻乎?广告乎?”的感叹与诘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版面列登了内容近似的广告与新闻,就使作者“乎乎”起来。这是一。第二,文中写道:“晚报本来版面小,容量不大”,“如果不是走后门,编辑部的用意又何在呢?”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笑话说,广告是一条狗,见人咬几口。取其积极意义,我们知道了无所不在的广告,现在正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俄了,有“来一桶”;感冒了,有“白加黑”;想买房,铜板纸印刷的“楼市金页”哗啦啦地塞到手中;想驾车,如梦如诗的“清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中,能否把新闻与广告等同起来,所谓“广告新闻”是否应该存在,这是新形势下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告新闻”的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以获取正确的认识。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就会从前一时期的报纸中发现“广告新闻”、或“新闻广告”的字眼,要分析广告新闻,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广告新闻”。《山西日报》84年10月7日的“市场万象”专栏里有这样一篇文章,对广告新闻做了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0.
如今,各种儿童电视广告铺天盖地。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三十七条对儿童广告有详细说明:“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广告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儿童使用的产品广告,如玩具、食品、文具等;另一类型指:有些产品不是儿童使用的。但广告中有儿童形象出现,并参加演示。  相似文献   

11.
严频 《今传媒》2003,(5):90
今年5月下旬,长沙某报刊出了一条“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的房产广告,其中有“我只卖2390—2890元/平方米”、“位置不同、价格不同、享受不同”等广告语,并配发了一个穿内衣的性感女郎的彩色照片。这则广告登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6月9日,《西安晚报》在第6版以《“性感”广告长沙惹争议》为题,对这件事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这年头发批评稿之难,早已是老生常谈。老虎屁股摸不得,小猫的臀部也难碰。看“卫生球”坐“冷板凳”不足挂齿,令人气短的是说情攀亲的电话一直打到总编辑的案头,“请愿”、“告状”的大爷昼夜坐在编辑部的门口。这都是事实。我要说的是我们自身的闪失。都说批评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权威,没有特权,但实际上我们是否时不时的“有恃无恐”呢?有一回值夜班,我看完一条批评某公司大吹大擂自己的广告的文章小样,不觉豪兴上来,大笔一挥把  相似文献   

13.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33):116-116
有人发文,一本正经地讨论“微信公众号是不是媒体”的问题,结论是:它不是媒体。这很重要吗?重要的不是公众号的属性问题,而是它已经开始结结实实地分流原本可能属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了。当广告商把动辄几十万元一条的广告投放到这些公众号上时,我们还在讨论“它是不是媒体”的问题,这很滑稽。这种讨论,显然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4.
曹邑 《新闻界》2008,(6):183-184
本文借鉴“符号”,“格式塔”和“意境”的相关理论,对现代广告中的视觉认知要素加以分析,探讨“视觉场”认知模式在广告视觉领域应用,尝试建构图象准确表达意义的方法论,为现代广告视觉设计架构起一条视觉创意和表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郝伯特说:“做买卖不愿登广告,如同黑暗中向女人使眼色。”赫胥理说广告是现代文学最有趣的一种形式。”波迪斯说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广告和写广告太重要了。看这月则广告怎么样?出租公司除了人以外,我们出租一切。”香水:“注意,它会产生太大的诱惑力。”禽蛋:新鲜得就像清晨的露珠。”广告“广告”(小品)@李人凤  相似文献   

16.
广告教育任重道远,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创新策略与路径,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本文提出“广告创新教育”这一概念,并围绕广告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广告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寻找适合中国广告创新教育发展需要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整合与借鉴,最终探寻到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报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平 《青年记者》2004,(12):29-31
5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一条关于媒体的新闻,标题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取消刊登形象广告”,新闻中称,这三大日报已经分别于5月10日和11日刊登了公告,决定贯彻中央“三贴近”的精神、取消刊登“形象广告”(实为有偿形象展示专栏专版)。  相似文献   

18.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挺进了广告帝国,并且越来越受到的商家和传播者的青睐,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到底植入式广告是如何在传播方式众多的广告大家族中夺得一席之地的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植入式广告的隐形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被报道单位做广告。凡属新闻报道,新闻单位不得向被报道者收取任何费用,凡收取费用而刊播的,应标明为‘广告’。”这一规定,为处理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企业在新闻单位做了广告,同时这家企业又创造了先进经验或涌现的突出的好人好事,这些经验或事迹不少内容与广告内容有密切关系或一致,新闻事实与广告事实发生“重合”现象(以下简称“重合”现象)。能不能和怎样宣传上述新闻,让广告与新闻二者宣传内容“重  相似文献   

20.
以妙取胜     
有则药物广告:“……本公司为您提供蟑螂的最后晚餐。”这一则广告并没有详细说明药物作用的文字,仅以“蟑螂的最后晚餐”一句看似普通的语言,却收到了绝妙的广告效果。蟑螂是家家户户十分讨厌的害虫,给它一顿最后的晚餐,一切由蟑螂引起的烦恼都会解决,有谁还不想用这一药物来一试呢! 这则广告的妙语可以给我们写稿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您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