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个小班幼儿午睡起床的时间,许多幼儿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原来是等老师一个一个地帮他们穿衣服。性格开朗的幼儿说:“老师,在家都是妈妈给我穿的,我不会穿”;另一个幼儿看老师手忙脚乱地忙着,焦急地自语:“老师要是长出许多手就好了,就可以帮我们每个人都穿好衣服了”.  相似文献   

2.
下午乘车去植物园参观植物标本。我们乘坐的是一辆中型客车,全班48个同学,再加上罗老师和舒老师,座位远远不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要站着。因为男生跑得快,所以这站着的三分之一便都是女生了,我也是其中之一。罗老师是最后一个上车的,她也没有座位了。坐在前面的舒老师立刻站了起来,对罗老师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罗老师说了一声“谢谢”,便毫不客气地坐下了。这时,坐在后面的同学都小声地议论开了。“瞧,舒老师对罗老师多好啊!”“舒老师和罗老师是不是在……”虽然这个同学没往下说,但我们都明白他后面没说的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信任的目光     
我们这里农村的小学生刚一上学,都非常信任老师,觉得老师说得都对,老师做的事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把老师视为自己的朋友,有话都愿意跟老师说,有事也愿意跟老师商量,老师讲的话,他们都听得仔细,一一照办。随着作业量一天天加大,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一些教师非常严厉,学生的一点点错误,都会招至他的一顿狠批,渐渐地一些学生开始怕老师了,开始不信任老师了,他们把老师当成对手,甚至敌人。一些孩子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编故事。记分册更是一些学生心中最怕的东西,他们怕老师往上面记上自己的不是,成…  相似文献   

4.
那天去听一老师上教研课,课是经过准备的,但是我还是只坐了十多分钟,就觉得很不耐烦了,盼望下课。但也就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真正盼望早点下课的其实是学生,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在这里坐上几个小时,可能早就厌烦了。 也就在那时,我突发奇想,我们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了解学生的感受。 诚然,多少年来,在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之间,老师始终是老师,学生也永远是学生,所以老师也就天经地义地站在比学生高的位置,老师也心安理得地俯视着学生,老师也理所当然地要求所有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做老师认为都应该做好的事…  相似文献   

5.
贾春环 《山东教育》2004,(26):26-27
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老师在做老师,学生在做学生,能还颠倒过来,让学生做做老师,老师也做做学生呢?能。这不,我的学生就潇潇洒洒地做起老师来了,并且还蛮不错呢。  相似文献   

6.
赵老师是音乐老师,被学校安排附带了初一两个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赵老师和同学们都翻着书、由赵老师一字一句地念课本,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06,(10):41-41
小小班的一次音乐活动,老师要教唱新歌《小小蛋儿把门开》。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老师特意画了一幅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破壳而出的画。就在老师边指图边朗诵歌词时,一个孩子忽然喊道:“老师,小鸡死了!”老师似乎没听见,仍然笑容满面很“镇定”地继续教学。这个孩子又大声地说:“老师,很多小鸡死了,要把它们扔掉!”这回老师应该是确切地听到了,但仍然没有回应。随后的时间里,这个孩子努力地寻找一切机会告诉老师“小鸡死了”,无奈每次都被老师忽略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那天,新来的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她敢肯定,所有女生的眼睛都拉近了焦距。老师穿一件短袖T恤,乳白色的长裤,扎一条黑皮带,很精干。他的英俊肯定招来了同性的敌意,她觉得,男同学都不怀好意地盯着老师。老师不戴眼镜,把那本历史书往桌上一放,很轻松地说:“今后由我来教你们的历史课。”单凭他只简单地拿着课本,不带大摞参考书,都让她有点佩服。这与那几位天天搬几座大山来压迫他们的“道家”很不同呢。老师讲课时,她老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后来右边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姓名?年龄?学历?”她忍不住想笑,原来,老师刚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过去的家长,对老师都非常信任。老百姓中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学龄儿童入学,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交给老师,诚恳地说:“老师,我们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随您!”那时候的老师一般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孩子放学了,家长有事没来接,老师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免费辅导,免费吃饭,都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10.
林檬 《今日教育》2006,(4):27-27
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都积极地在练习纵跳触物——小猴摘桃。王老师也认真地在做巡回指导。就在这时,她发现站在场地边上的个子矮小的瑶瑶小朋友着急地在哭,于是王老师赶快走过去询问情况,瑶瑶伤心地说:“小朋友一个个都摘下了‘桃子’,为什么我不行?”。  相似文献   

11.
“赵老师,赵老师!”刚进教室,几个学生忙不迭地冲我大叫,“李飞说你是他叔!”“对.他对谁都这样说!”好多同学也都愤愤不平地附和着.连推带拽地将李飞押到了讲台前。  相似文献   

12.
回报     
一直固执地认为:小班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都得老师操心,啥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更别指望理解老师的艰辛了。然而,最近发生的事情却使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两个不同的案例,表面看起来有些不同,一个是方法问题,一个是性格问题。其实,撇开这表面的不同,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认为自己是班长,就拥有了对同伴“生杀予夺”的特权。而这种特权,其实就是我们老师自己种下的因、结下的果。这种因果虽然不是立竿见影地报应到施因的老师身上,却让别的老师享受到了这种因果惩罚。  相似文献   

14.
阿愚: 我原来是老师的红人。老师有什么大小活动都让我参加。后来班里又转来了一位女同学,或许她的能力比我强,或许也不是,反正她取代了我。老师和我的关系疏远了,什么事都换成了和她去商量,对她的信任大大地超过了我。因此,我有了某种失落感。我拼命地向老师表白我的亲近,表白我的功劳,表现我的能力,以挽回我失去的地位。可老师对我所做的一切无动于衷,这使得我的失落感更强。我想问您的是:我为什么会产生失落感?除了老师疏远了我这个直接原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心理因素?如何防止由这种原因产生的失落感? …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师范生去小学实习的季节,而当几周实习过后,师范校园里便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学生来看望他们的实习老师,久久地不愿离去。这样的场景总惹得工作多年的教师们的感叹:“我们教他们好几年了,这感情都比不上这些实习老师几星期的深,这些孩子平时见了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见了实习老师就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这学生感情的一深一浅、一冷一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们为何特别喜欢实习老师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一、新实习老师对孩子们来说是新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异的刺激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实习老师在教…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老师的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基础,由于有威信,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乃至一般的言行都往往不加怀疑地承认其正确,并自觉主动地予以接受。而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老师自己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东生 《师道》2004,(5):60-61
也许你听来新鲜,到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应聘的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先过写作和演讲两道关。语文老师倒没什么意见,其他科的老师明显地感到了不公平:我们又不是语文老师,为什么也要写作和演讲?  相似文献   

18.
陆杰文 《师道》2003,(7):34-34
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只教过我两个月的代课老师陆浩贤。很清楚地记得陆老师跟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因为教我们的李老师生病,我们都在猜想着代课老师的样子。当陆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有些惊讶。他真的是老师吗?瘦小的身躯和总是微笑着像播音员一样的脸,那样年轻的一个人,他能管好我们吗?事实上,我们很快就接受并喜欢上了陆老师,因为他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课堂的快乐。简单的开场白,陆老师向我们许诺一定能够让我们快乐地面对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  相似文献   

19.
何蓉 《今日教育》2006,(7):41-41
一天,老师针对幼儿不爱收拾整理物品的坏习惯引导儿童学会将自己的学习工具有秩序地还回原位,正准备带着幼儿有秩序的排队整理收捡学具时,忽然保育老师风风火火地跑进教师大声一叫;“快点洗手、快点洗手,吃饭了,其他班上都在端饭了”,经过保育老师这一叫,孩子们迅速放下学具呼啦啦跑进洗手间,保育老师一下子就将孩子的学具整理了,老师也无奈地代替孩子收拾学具,老师的要求因为孩子马上吃饭而落空。诚然,孩子便又一次失去学习收拾整理学具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北京育鸿学校开展“21世纪如何做教师”的大讨论活动,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用他们朴实真诚的语言说出了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描述了他们理想中的老师形象。希望老师和家长们都认真读一读,这样便会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成为同学的朋友。有问题,我们共同探讨,如果认为对方有不对的地方,即使是一位老师也应该主动提出建议。同学和老师应该建立起深厚的情意,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民教师,要适应时代潮流。在班集体中,对待同学要像对待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