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于永正老师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由于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阶段性不足,缺乏高效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对话”是网状的。教师备课时,主要是教师和文本在对话;学生阅读时,主要是学生和文本在对话;当老师请学生谈感悟,谈理解和体会时,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在对话;当学生讨论时,是学生个体与小团体的对话。总之,“对话”不仅是一种手段或方法,它更是一个理念与策略。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意味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教学中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对话,有一次在杭州,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效度、速度。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引导不是教师告诉,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帮衬而已。1.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大都处理得比较好;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浮在表面,被教师忽略,时有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生独立接触文本的时间很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提到"阅读"这个词,第60条建议强调"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如何引导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6.
孙燕 《小学语文》2008,(10):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课前老师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而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涵咏语言文字,去“悟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感知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习得表达方法. 《刷子李》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样的一篇文章,可讲解的内容挺多,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找到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出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搭桥牵线的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既然是一种对话,就存在着诸多对话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首先,教师组织引导。这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中,要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起组织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完成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即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及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苏教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1.
蔡良燕 《新疆教育》2012,(16):173-17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从其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诚地感悟,真实地感受?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处于立体的、互动的、多层次平等对话的教师、学生、文本实际上也存在一个“场”。在这爪“对话场”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最终创设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评价的能力。”批注式阅读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亲历语文意境,保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通过批注从感受、理解、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如何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感悟语境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界定了阅读教学组成因素的个数、排序、位置关系,阅读教学开展的方式以及阅读教学的过程。借这句话,我们可以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先与文本对话后,再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对话型教学,为保证这个对话过程能有用、有趣、有效,教师要保持“平等者的首席” 位置。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实现这一切的根本途径就是“读”。因此,阅读教学的主角就是“读”。下面我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体会,具体谈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阅读教学就是多重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对话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学生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和筛选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要进行“对话”,就必须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实现这一切的根本途径就是“读”:因此,阅读教学的主角就是“读”。下面我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体会,具体谈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