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知识最终是借助数学语言来传播、交流的.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览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语言清晰精练准确严谨。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的一方面。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完整的数学知识学习和完整的数学学习活动.从外在结构说,完整的数学知识指的是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性;从内在结构说,完整的数学知识包含内容性的数学知识、形式性的数学知识和意义性的数学知识三个维度或要素.完整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经历实践活动(感性认识)和认识活动(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或环节,具体而言就是从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延伸和综合运用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研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力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体现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意识不足.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特点小学到初中这一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更深,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数学理论也逐渐丰富,初中数学涉及许多几何图形、符号等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区别于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难度更高,内容更加抽象,未知条件比较多,求解过程相对复杂.在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转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8):F0002-F0002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虽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但它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性1.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上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一方面要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刘北荣 《辽宁教育》2002,(7):124-126
一、活动目的要求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有关知识解决测高问题,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按照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可以分为生活情境、数学自身的情境、其它学科的情境.情境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以下作用: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化;帮助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中情境创设要遵循以下原则:要基于小学生的经验基础;要紧扣数学主题;要处理好不同情境类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过程中自觉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内在需求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形成个体全面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本文基于学生数学成长的视角,从现实性质的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核心知识再创造体验、互动性的师生交流体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体验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7):F0002-F0002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虽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但它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7):F0004-F0004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虽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但它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数学学习知识等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都是必需的.教数学的第一要素是精通数学学科知识,钻研数学教学内容.教师理解好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包括要理解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联系,理解数学知识的表征方式,理解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数学理解"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数学教学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可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处、关联处和错误处设计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