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买照片     
能否打动你,你能否读懂是最关键的这是一张20厘米宽、25厘米高的黑白肖像照,照片上的丘吉尔面带怒容。这幅拍摄于1941年12月的作品是肖像摄影巨匠尤素福·卡什的成名作。丘吉尔在拍照时大多心情良好,嘴叼雪茄、气定神闲,千篇一律。这与他被人们所称道的刚毅自信性格不符。于是,拍丘吉尔时,卡什走上前,一把扯掉他嘴上的雪茄,惊诧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快门。  相似文献   

2.
(一)标题用词应准确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提要,短短几个字或十来个字,应力求准确,是起码的。但有些标题却出现用错或用得不够准确。请看1990年1月29日《新民晚报》体育版上一题《麦肯罗犯规被罚停留,澳名将布什大为不平》,一见“布什”两字,倒吸引我看下去了,其实不是美国总统布什,而是澳大利亚网球名将“卡什”。完全不同的两个名字,竟然排错,是编辑责任,还是校对责任?不得而知。上例也许是编辑的一时失误,但有些标题的准确程度令人怀疑,这又涉及到编辑的知识素养了。比如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30日,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出版的渥太华公民报(Ottawa Citizen)头版,刊登了长篇文章《演讲结束后》(After the speech),以此来回顾70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次著名演讲,并介绍了那次演讲之后诞生的摄影经典名作《愤怒的丘吉尔》。(见图1)《愤怒的丘吉尔》是加拿大摄影家尤素福.卡什拍摄的一幅丰碑式的摄影作品,无论是在新闻摄影史上,艺术摄影史上,还是人像摄影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也是各种版本的高校摄影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经典范例。经典作品的传奇有关这幅作品拍摄过程的佳话更是广为流传。1941年12月30日,时年33岁的卡什  相似文献   

4.
人物肖像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照相机记录的以某一人物为主体的摄影方法。“以某一人物为主体”决定了它不是报道某一新闻事件,也不是报道一个以上的人物在某一新闻事件中的表现。人物肖像摄影应该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或者展示某一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态或风采的一种摄影门类。 多年以来,我国摄影界似乎对这一领域重视不够。不用说像尤素福·卡什拍摄的邱吉尔怒气冲冲拿着雪茄这类神形兼备的肖像作品,就连拍摄周恩来这样的应该是我国摄影家机会最多的肖像作品权也让意大利人抢了头筹。若干年前,美国《时代》杂志想用一张邓小平同志的肖像作为封面,选来选去,竟无一张能  相似文献   

5.
首先要敬告各位忙着用相机制造量如雪崩船照片的摄影爱好者,自打摄影术发明以来,当今世界上最值钱,最有价值的照片既非亚当斯的大作,也非卡什的绝活,现代摄影师的雕虫小技更不值得一提;实话跟你说,与决定国家命运和战争胜负的空中侦察照片比起来,艺术照片的价值实在仅是个零头。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讲,为了拍一张有价值的侦察照片所花的代价,也是任何个人承担不起的。弄不好即使把命搭上也不为过。此类摄影绝不是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航拍,这可是驾驶着涂有军徽的侦察机深入敌方领空的间谍行动,被打下来让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陈凌 《编辑学刊》2004,(4):48-50
翻开中外两千余年的翻译史,人们不难发现,"从西方最初的‘直译'、‘意译'之争,到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到前苏联的丘科夫斯基、卡什金的有关译论;从我国古代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依实出华'、‘五失本'、‘三不易'等,到后来的‘信达雅'、‘神似'、‘化境'说,等等,几乎都是围绕着‘怎么译'这三个字展开的".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研究,不再囿于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而是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研究翻译,由此摆脱了"历史上翻译研究常见的经验层面而真正进入了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层面".国际翻译研究领域的这一深化和进展,大大拓展了我们研究翻译的视野,先前遭到忽视的边缘领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的四季     
张洁  亲亲 《出版参考》2009,(1):16-16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8.
党枫 《大观周刊》2012,(16):207-207
在告别充满激情与欢乐的大学生涯后,通过努力,2006年9月,我如愿以偿地踏上我的事业之路,开始了我的特岗教师生涯,我有幸成为十二师下属学校教师中的一员。当我有了第一份工作,我全力以赴从头做起。如果在工作的同时,我能感受到快东,那我想把它变成实现我理想的途径,也可以叫作我的事业,刚开始工作的我对一切充满着信心。我快乐,我对一切充满着激情。  相似文献   

9.
很多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的生活,我不知道真正的它们都陷落在什么地方,我总是寻找不着。 下午出去,沿着直港大道一直向前走,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着落,经过龙凤庙,原本我是不相信所谓的神的,但是现在我多少有些虔诚了。长江就在我的脚下面,那些混沌的江水肆意的向前。我站在江边,什么都不敢想象。  相似文献   

10.
陈昌辉  白贵 《青年记者》2008,(12):99-100
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是一种独具建构性的文化消费品。在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中每个游戏者都“扮演”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既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我(客我),又不同于理想中的我(主我),他是在网络游戏中产生的一种象征性的我(拟我)。这个“拟我”是在客我与主我共同作用下,在网络游戏中虚拟环境中不断互动而产生的。这个“拟我”,带着客我的影子和主我的希望,来到了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受到游戏环境的影响,与其他的“拟我”不断地互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李桓   《新闻天地》2008,(1):10-10
我进入《血色湘西》剧组是著名演员张光北推荐的,当时导演在看过我主演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后才决定正式启用我的。我在《血色湘西》中饰演石三怒,可以说是我梦寐以求的角色。这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湘西就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且他曾经在湘两救过芷江机场的美国飞行员。现在我在湘两重新讲述爷爷那时的故事,虽然没有演军人,但我也是奋战在抗日战场上。我成为这段历史的表现载体,真是无比的骄傲,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从南魂到南方的感触:“南方和南方在我交错,/并向空间、远方蔓延。/于是,我的灵魂无比沉重。我/怎么也飞不起来,南方的空气太潮湿,/铁做的翅膀容易生锈。//在外边一直下雨着。我开始读书。/戴在手腕的手表突然映入眼帘,破坏了/我的安宁。闪闪发光的秒针/在我的心中转动,把我的思想搅拌;/那道闪光,沿着我的血管向全身/传播,穿透一切骨骼,最终/停留在心的深处。然后,我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13.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近七十年。我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感悟着上海,我也体察着上海,时时触摸着上海。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即便是出访在海外,我也时时记挂着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家中的书房,是我徜徉遨游的知识海洋。它能让我的思想在这里与先哲交流,也让我的精神世界在这里得到充实和升华。在这间书房里:读史,让我以古为镜;读诗,使我智慧;读哲理书,使我深明事理。家中的书房是我心灵的驿站,书成了我人生的伴侣。读书治学须得清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字不写一句空。只有聚  相似文献   

15.
我年轻时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向往等我到了足够老的年纪,也能写出那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故事,让我的少年读者把我想象成一个聪明的老头。终于,我足够老了(虽然我在心底里永远也不会承认这一点)。我五十五岁了。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我不应该再去追名逐利了,我应该静下  相似文献   

16.
我当过小贩     
迫于生计,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背着一只包,装着几幅裱好的书法去雅秀市场附近卖。我就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把一幅立轴挂在旁边的树上,表示我在卖这件东西。但很久都没人理我,而且有些人力车就停在我面前等着拉客,还不断有人吐痰在我旁边。  相似文献   

17.
李国光:同志们好!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请我讲一讲我的经历。我的经历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回忆自己的历史觉得很有意义。在讲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的原籍是江苏无锡,1938年2月生在上海,今年已经73岁了。这辈子我跟法律很有缘分,我半个多世纪都没有离开过法院。  相似文献   

18.
乔叶 《出版参考》2014,(6):43-43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但是,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是的,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如果我在无意中冒犯了谁, 从而使得他不喜欢我,诽谤我,造谣我,用莫须有的流言中伤我,若你是希望我平静安宁的朋友,那么,就请不要让我知道。  相似文献   

19.
把时光留住     
独自一人仰望空中的云朵在慢慢地移动,我的思绪也随着飘向远方。我用心倾听着世界发出的声音,其中就有时间流逝的余音。"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9,(5):40-40
崔永元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以前我以为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改变不了世界,那么我至少可以改变我生活的环境;如果我改变不了我生活的环境,那么我至少可以改变我身边工作的同事;如果我改变不了同事,那我应该可以改变我的家人。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连我女儿都改变不了。不过,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也甭想改变我……”小崔是理想主义者,张越说,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