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1):29-29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上,怎样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2.
尹亚萍 《江西教育》2003,(18):22-23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老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就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这种现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非少见。那么,在课堂上,怎样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这就要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等一等,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为消除学生解题的障碍,教师在出示习题时,尽…  相似文献   

3.
范强 《四川教育》2004,(5):30-31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有体验的活动基地。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没有体验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即使仅从知识学习来看,效果也不理想。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在出示问题时,尽可能地把问题分解得多、细、碎,以为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好…  相似文献   

4.
有效学习包括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老师的教学从普遍的“操练式”教学改为“有效教学”那么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上面的四要素,从而激起形式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模式,创设让学生可以思考、探索、发现的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思维活动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最终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能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许多困惑与挑战,部分学生起点低、差异大、极度厌学,尤其是数学,“老师几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已成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瓶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吴联兴 《广西教育》2012,(2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课堂上的数学观察、数学分析与数学思考。”数学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过于包办替代,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不妨在数学课堂上“装装笨”,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从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平时在语文、外语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往往忽视这些.在数学课堂里,教师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如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数学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8.
廖华 《考试周刊》2009,(35):79-80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我在此谈谈对数学活动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活动化设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课堂更热闹了。但我们也发现,在活动与热闹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如果活动化仅仅是为了课堂的热闹,为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忽视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数学理解与思考,忽视了数学活动的“数学味”,那么这样的活动又怎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呢!在新课程教材中,不少教学内容本身就…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教学应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学堂”。课堂上提倡的是一种鼓励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大胆猜测、合理推断、主动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气氛。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乐学、趣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秀、高效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容易把它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就是活动的教学”,错误地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因而,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用)》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课改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可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其次,我们应该明白,活动的价值包括“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经历过程”、“发展能力”、“获得情感”等。  相似文献   

14.
贾彩霞 《中小学电教》2011,(10):120-1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是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这是每一名数学教师着实要思考的问题.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放下架子,走下高高的讲台,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引民导他们,让他们在平等、信任、  相似文献   

16.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荣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教学,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课堂“问题空间”,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教师很多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还是“不对”或者简单说出答案。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生命在于“活动”,构建活动方式体系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把素质教育引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我们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中,关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认识和体会。1“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涵义。1.1数学课堂活动:是指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包括:(1)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2)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3)学生主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1.2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即把数学教学设计为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18.
陈锋 《辅导员》2009,(2):10-11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实验教材也在每章安排了一个课题活动,并通过“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尝试与交流”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主动探究的尝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