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磊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5):102-104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2.
《白蛇传》在今天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戏曲舞台上可以说到处开花,而以川剧、京剧最为称著。最近由于台湾摄制的《新白娘子传奇》电视连续剧的播放,这个故事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白蛇传》何以能广泛流传而不衰?何以能成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优选剧目?我认为清代上海市松江(当时松江府华亭县)人黄图珌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卷193《集部·总集类存目》〈三〉提要(中华书局本1763页)载:《国玮集》61卷(通行本)。明方岳贡编。岳贡字禹修,谷城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官松江府知府时所刻。故徐孚远、李雯、陈子龙、宋征璧...  相似文献   

4.
〔引言〕上海《萌芽》杂志社与北大等著名高校联合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参赛。其参赛经历颇具几分戏剧色形:一杯水,一个纸团,过半个时辰,纸团沉到水底,文章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初中戏剧教学为何没有"戏"戏剧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长期受到冷落,一直处于被轻视的状态,甚至在很多学校是一种摆设。其原因主要有:1、比重太少。戏剧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比重偏少,一般一套教材只有一个戏剧单元。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戏剧作品不多,仅有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变脸(节选)》、《枣儿》和《音乐之声(节选)》等四篇。苏教版、语文版等所选戏剧作品的数量和篇目都差别不大,也是三四篇,只不过换成《茶馆(节选)》《陈毅市长(选场)》《一厘米》等罢了。也许是基于这样的入选数量,现在农村初中语文戏剧教学远远不够,甚至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几乎是空白。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7.
曹禺(1910~1996年),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王昭君》等。1934年发表的话剧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这一全新的文体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埃米瑞·巴拉卡和爱德华·阿尔比同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巴拉卡擅长写作美国黑人革命戏剧,反映黑人受压迫的处境,以激发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而武装反抗白人的热情;阿尔比擅长创作荒诞派剧作,其作品着力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绝以及中产阶级的盲目乐观、精神空虚。独幕剧《荷兰人》和荒诞剧《动物园的故事》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剧情结构、叙事主题、写作技巧等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相似性解读。  相似文献   

9.
田本相的《曹禺传》从戏剧史这样的专业角度考察了曹禺作品的独特性及其创作成功的原因。首先,田本相以戏剧理论家的专业眼光考察了曹禺《雷雨》、《日出》、《家》、《北京人》的成就;其次,田本相明确指出,曹禺创作的成功与曾一度活跃于南开大学的戏剧家张彭春的培养有密切关系。曹禺的戏剧成就是中国戏剧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国戏剧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与《桃符记》是元杂剧和明传奇中关于包公的同题材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内容差异的分析,意图发现元明两代戏剧作家在思想上的差异,并推测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从元代到明代,戏剧作家在思想上完成了从信人到信天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因明代高压的政治环境和理学盛行的思想环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闵萃祥,字颐生,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晚清颇有名气的古文家,著有《式古训斋文集》。作品中反映了不少爱国思想,他还曾参加过《华亭县志》、《松江府志》的编纂工作。郑振铎编选的“晚清文选”中  相似文献   

13.
周扬 《文教资料》2012,(33):55-56
《雷雨》毋庸置疑是曹禺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主题多义性历来众说纷纭,与此相联系的,作品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作者曹禺对社会现实的个人探索、创作初衷、“雷雨”性格、戏剧文体的客观性要求等方面论证蘩漪作为《雷雨》主人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萨缪尔·贝克特,法国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为西方荒诞派戏剧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法国的反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抵抗运动,战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说《莫尔菲》、《瓦特》,长篇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等,戏剧《等待戈多》、《结局》、《最后一盘磁带》等。人们认为他的小说和戏剧具有“新奇的形式”和“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亚娟  刘琼 《考试周刊》2009,(29):32-33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是一部优秀的、让人深思的作品。本文从如何理解荒诞派作品入手,揭示了作品中戈多究竞是谁,以及文中主要角色所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松江沿革资料载,吴子寿梦筑华亭,为行猎宿会之所,华亭之名始。阖闾时有华亭乡。唐天宝十年,割昆山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县为府,明年仍复为县。嗣后曾先后割长人等乡为上海、为青浦、为娄县、为奉贤。民国初废娄县入华亭,松江府废,改名松江县。由此,我们可知,松江原名华亭。华亭县置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相似文献   

17.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  相似文献   

18.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田汉的戏剧创作和翻译多有研究,而对其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剧本的创作行为研究则涉猎较少。笔者认为,田汉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卡门》、《母亲》和《复活》等五部戏剧作品,在文学形式、主题思想和形象塑造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作家的创造性叛逆。并从译介学、传播学和翻译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这种创造性叛逆的深层文化根源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这种行为是特殊时代语境下作家自觉的创作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方氏创作寓言凡400余篇,其中入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11篇,译成《英语阅读指津》60篇,收有他160篇作品的《方崇智现代寓言》已在台湾面世,《中国文学》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推荐他的寓言,美国的《世界日报》从我国众多的寓言作品中选登9篇,他一人独占6篇,他的作品被选入高规格的《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谁能相信,这些业绩都是由松江二中的一个普通教师创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